南風不盡 作品

第 115 章 番外·考古發現


李江是個普普通通的考古系學生,唯一不普通的地方是,他可能是今年他們學校考古系唯一的畢業生。近年來,人工智能大熱,大家都開始嚮往未來與宇宙,與他一般選擇回望歷史、扎進故紙堆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大四前夕臨近畢業,他的導師們為他這個獨苗苗,聯繫了近年來最受關注的考古墓葬坑實習——位於山西祁州的雁門關霍去病墓。歷史上有關霍去病的墓葬地一直是個謎團,因其早早便留下遺願施行薄葬,葬具及喪禮在史書中記載得無比簡單、節儉:“不封不樹,棺厚三寸,衣衾三領。”

這給他們這些後人的考古工作便帶來了許多難度——霍去病鎮守大漢邊疆數十年,葬在雁門關、雲中、漁陽等地的大漢士卒數不勝數,而這歷經歲月沖刷,還殘存的數萬座漢代墓葬群裡,很可能有一座便是霍去病的。

但要從數量如此龐大的墓葬群裡尋找到霍去病的,又不亞於大海撈針了。

而且還有不少史料記載,漢宣帝劉據曾派人前往雁門關接回了霍去病的屍骨,將霍家兄弟都陪葬在自己的杜陵,但《漢書》又記載大司馬大將軍、冠軍侯霍去病葬於雁門關。

這一爭論持續了千年,但歷史學家還是偏向霍去病留在了雁門關。

一生灑脫活得不受束縛的霍將軍,的確是一個死後會選擇與他深愛的土地與袍澤相伴的人,他生前與他們同生共死,死後當然也不會搞特殊化。

李江只挎了小包,身旁跟著個能自動跟隨的智能機器人行李箱,自打智能行李箱能被批准能帶上動車之後,李江跟老師們全國各地跑就方便多了:畢竟他的行李箱裡裝著比磚頭還重的專業書籍。

他來到了山西。

雁門關的大山之間,屹立了數千年的雁門關被綠蔭環保,連著漢長城遺址的一座沙嶺之上,便整齊地排列了一片極為壯觀的漢代將士墓葬群,一座座墓碑經過上千年的戰火、風沙,有不少都傾塌斷絕,上頭的刻字也早已模糊不清,但往後的朝代與雁門關的當地官民都會自發前來修繕,而且這一片墓葬頗有後世陵園的風格,被不幸盜掘開的墳墓裡也只出土了些銅錢與死者生前貼身之物,故而上千年了,這裡留存得還不錯。

在發現霍去病墓之前,這裡便已成立文物保護區,有條不紊地對一些已經破壞的漢代將士墓進行保護性發掘。沒想到,前年山西一場連續數日的罕見暴雨,在雁門關附近的大山引發了小型泥石流,等雨一停,墓園裡也泥濘一片,不少墓碑都被泥漿埋得只剩下了半截,考古專家們沒日沒夜地清理搶救,忽然有個人:“咦”了一聲。

他在泥地裡一頓摸索清理,竟然拔出了一枚滿是銅鏽的龜鈕漢官印,翻過來,印文鑿刻刀痕還十分明顯,簡練的筆意連貫成了幾個將他下巴驚掉的字:“大將軍印。”這四個字好似帶著電似的,找到它的考古學家只覺著渾身一抖,太過激動整個人都摔進了泥地裡,爬起來時,眾人只見一個泥人在大呼小叫:“找到了!我找到了啊!”

於是已經爭論了上千年的霍去病墓,便這樣在一場大雨中顯露在世人面前。

李江聽著老師的敘述,懷著憧憬的心情走進考古現場——他們到的不算太早,但已經有不少人在裡面忙碌了,霍去病墓不大,裡面據說沒什麼金銀,卻有一堆竹簡、奏章木牘、印、刀劍、馬俑等,那些竹簡出土時字跡還能清晰可見,從寫給漢武帝的賀表到寫給漢宣帝劉據的家書,簡直像是一座漢代歷史寶庫。

“發現霍去病墓對西漢初

期的歷史意義,不亞於當年在諸葛亮墓中找到完整版的《出師表》。”李江的老師笑眯眯地說,“你來這裡學習,一定能學到很多的。”

李江卻被這句話勾起了一段痛苦的回憶:諸葛亮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發現了,那近萬字的完整版《出師表》後來被“更新”列入了中學課本必背的文言文,李江初中時每次背《出師表》都背到兩眼發直,考前更是因為背串行了而崩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