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肉鍋 作品

第 131 章 131

 “先拖著,再來人就說外地的廠子有事,我緊急趕過去了。反正問就是沒功夫,態度要好,但是要一問三不知。”

 元棠收拾了東西開車走,她現在留在這裡才沒用,她得回去滬市找人打聽打聽,這背後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元棠回了滬市就開始找人問,她認識的經銷商也有當地的,因此還真讓她打聽出一點頭緒。

 說是清水鎮去年來了個大老闆,大老闆跟鎮上的領導不知道說了什麼,反正最後說的是共同開發。

 元棠覺得事情有蹊蹺:“共同開發也不至於把邊上的房子全拆了吧?”

 如果是做景區,那本來看的就是水鄉風情。難道要把老房子拆了,再蓋起兩排嶄新的做舊房子?

 那個經銷商很詫異:“您怎麼就知道是做景區?”

 他還覺得是做房地產呢。

 現在滬市已經有了這種苗頭,好多地方都在拼命的收地拆遷,房子不一定是現在蓋,但是地一定要現在拿下來。

 誰都看出來房子在逐年漲價,嗅覺敏銳又有門路的早就開始多買房子了。

 元棠:“……滬市都沒發展完呢,哪個開發商要去開發鎮上的房子。”

 現在你要說一線城市也不過只有個苗頭,連杭州的價格都沒漲太多呢,哪兒就輪得上一個小鎮開始大規模拆遷了?

 元棠覺得不對勁。

 她想到的是,該不會是這個鎮上在低價收了大家的房子之後,按照股份制度跟景區開發商分潤?

 可是這也說不通,要是公家的事,完全可以攤開之後說明面上的話。哪兒像是現在這樣,就幾l個小領導到處蹦躂,一副心裡藏著事,巴不得所有人都趕快簽了算完的樣子。

 元棠思考片刻,決定找到一個突破口。

 那就是那個開發商。

 她把事情託付給史毅拓,史毅拓拍著胸脯保證給她打聽出來。

 “不過就是要過年後了,現在這個點就算是打聽出來,年前也事多。”

 元棠:“成,年後也可以,最好是問清楚這人什麼來歷,我想跟對方溝通下。”

 史毅拓應了差事。

 元棠這邊卻接到了朱朗的電話。

 電話裡,朱朗氣的哼哧大喘氣。

 “元總!咱們廠裡的電被人掐了!”

 元棠站起身來:“你說清楚點。”

 朱朗:“就那天,你走之後,他們就又來了,說是要跟廠子裡籤合同,我說你不在。推了幾l次之後,那幾l個人就不來了,但是後面緊跟著就來了人查廠子的衛生,查汙染,又說查什麼消防。我都不知道是不是的,也沒穿制服。反正都是進來就翻,說這裡不合格,那裡不符合規定的。總之就是要整改。”

 “我說沒問題,配合整改。然後今天下午突然就斷電了,打電話給鎮上,鎮上說是電線問題,問什麼時候能修好,就一個勁的推。”

 朱朗心裡著急,廠子的生產都是安排好的,這樣突然來一下子,貨要是不能及時交怎麼辦?

 元棠不防這些人居然連過完這個年都等不到。

 她讓朱朗把倉庫的東西看好:“我儘快找人去調貨。你找幾l個男工人,住在廠子裡,確保晚上別被人砸了機器。三廠從現在開始就放假,這幾l天的工資照常算……”

 “不管有什麼事,都等到過完這個年。”

 她到底是要會會這些人,看是什麼樣的利益,會驅動這些人鋌而走險。

 今天都已經是臘月二十五了,距離過年一週不到,連這樣的時間都不想等,實在是太過心急。

 三廠的問題懸而未決,元棠每天都跟朱朗通話。

 廠裡的員工都回家過年,元棠給朱朗許了五倍獎金,讓他盯著過年這段時間。

 朱朗:“您放心,廠子裡問題不大,我找的這幾l個人都可靠。還從工人家裡借來了幾l條狗,白天晚上都盯著。昨天晚上有點動靜,狗一叫就沒了。”

 朱朗猜測:“元總,我感覺他們也不像是要弄多大的麻煩,純粹就是想讓我們趕快走。”

 要是真的跟他們過不去,那也不至於狗叫一下就退縮了。

 “我覺得他們就是進來,估計也不敢砸機器,就是弄點小麻煩。”

 那種不至於傷筋動骨,但是卻很讓人困擾的小麻煩。

 元棠:“我知道,要是真的危險,我也不能讓你們住在裡面看場。”

 “消息也快打聽到了,等我處理清楚了就去。”

 掛了電話,元棠頗覺得疲憊。

 胡燕從廚房端出來一盤子排骨,問她:“事情有眉目了嗎?”

 元棠搖搖頭:“還沒。”

 胡燕聽著就替元棠覺得生氣:“你花了小二百萬買的廠子,他們花幾l十萬就想要走,真是太過分了。”

 三廠當時買的時候花了一百八十萬,胡燕知道元棠是看中了那塊地皮的,可是現在對方卻想著靠一點小錢就把地皮騙走。

 用元棠自己的話說,那就是“沒覺得太生氣,只有被傻子騙的無語”。

 太看不起人了吧。

 元棠:“你能指望他們多高瞻遠矚呢,本來就封閉,在他們眼裡,我就是個外地人。”

 她當初把廠子弄在那裡也是考慮過的,畢竟在較為封閉的地方開廠就是會有風險。

 最大的風險就是本地抱團的居民和當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管事的。

 兩輩子裡,元棠見過太多在農村開廠然後賠的血本無歸的人了。

 其中最倒黴的當屬種植和養殖的,如果沒有本地的關係,那在陌生的地方包地,簡直是考驗當地的村民素質。好一點的也就是沾點小便宜,讓你在這兒頭年掙點錢。差一點的,連種子帶機器,一個都別想再拿走。

 元棠買鴨廠的時候,就聽那老闆說過他的一個兄弟。

 說是包了個魚塘養魚的,養了好幾l年,頭一年撈魚時候還算是平和。村民幫著過來扯網,大的魚拿去賣,小的魚就當送給村民了,拿回家裡煎個魚吃,也算是他在當地惠及本地群眾了。

 結果他賣完魚剛掙到錢,第一筆錢回來,還沒給包魚塘的成本還完呢,第二年就出了事。

 村民不知道從誰那兒聽說他賣魚掙了錢,非要也參一股。

 說是參一股,其實就是白拿一股,說是魚塘是村集體的,憑啥他掙了錢,錢全揣進自己腰包了?

 就該是大家一塊分!

 那包魚塘的老闆氣的要梗過去,跟村民吵。光看見他掙錢,怎麼不說他風險?掙錢了分,那他之前包魚塘給的錢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