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書海 作品

第8章 人殉

 “侯寶,去和何娘娘說,就說朕說的,朕這裡缺幾個聰明伶俐的宮女,朕覺得她倆不錯。”

 兩個宮女一聽,皇帝這是在救自己啊,一時喜極而泣,不住的給朱祁鎮磕頭。

 “好了,你倆以後就跟在朕身邊。”說完,大步朝乾清宮走去。

 乾清宮內,僧侶們依然在唱誦著佛經,碩大的棺槨下襬著一圈冰塊,整個大殿冷冰冰的。

 朱祁鎮在偏殿換上孝服,先是在朱瞻基的靈位前上了三炷香,後又在棺槨前行叩拜之禮。

 隨著邊上禮部一個官員唱和,行完禮,站起身來,盯著棺槨暗道,“您雖然是個好皇帝,但人殉太過殘忍無道,人死魂滅,死後什麼都沒有了,若多放些陪葬品,我能做到,但讓活人為您殉葬,我斷不能做。您一生寬仁治國,善待百姓,死後為何要自汙呢?”

 武英殿內,朱祁鎮坐在上首,內閣的幾位大臣和六部九卿均垂手而立。

 “諸位愛卿,朕今日召爾等前來,是有一事想和諸位商議商議。”朱祁鎮面無表情的說道。

 幾個大臣一陣納悶,眼前這位皇爺被馬愉收拾的服帖後,幾乎不問政事,每天除了讀書寫字,就是看奏疏學政務,連之前最喜好的武事都很少過問了。他能有什麼事?

 莫不又是一時興起,玩什麼么蛾子?

 “臣等恭聽聖訓。”楊士奇出班答道。

 “朕昨日讀史記,讀到秦之穆公一段,穆公在位期間審時度勢,任用賢能,內寬於民,外和諸侯,國土千里,稱霸西戎十二國。為何晚年昏聵強令三賢殉葬,致使秦國後260年無法東出,朕百思不得其解,諸位有何高見?”

 十幾位大臣一時摸不著頭腦,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談文治武功,穆公不過一周天子冊封的諸侯,雖有功績,但比起後世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卻沒法比,談個人修養,那更沒什麼可說的。

 見沒人回答,朱祁鎮站起身來,走到大臣們中間,又來了句沒頭沒腦的話,“諸位可知何為仁?”

 說完,微笑著環看一週,目光落在馬愉的身上,微微點了下頭,馬愉心領神會,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些拙見。”

 “馬愛卿是我朝北方第一位狀元,又是文華殿大學士,朕的侍講學士,那就你來說說。”

 “所謂仁在聖人看來,人應該友愛大眾,親近賢德的人。孟夫子則對“仁”做了進一步闡述,認為“仁”是人的本性,是人與禽獸的本質區別。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是一個人仁德的開始。”還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把“仁”上升到人本性的高度。”

 “好。”朱祁鎮拍掌叫好,“好一個無惻隱之心,非仁也。”

 “朕還有一個問題,皇祖父仁宗皇帝駕崩後,為何廟號為仁?”朱祁鎮跨度太大,眾人有些跟不上節奏,剛才還在討論聖人之言,這下又跳到了仁宗皇帝的廟號上了呢?

 “朕想,無外乎就是一點,皇祖父在位時間雖短,但廣施仁政,與民休息,得萬民愛戴,即為仁也。”朱祁鎮一字一句的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想當年成祖皇帝五徵漠北,六下西洋,西南用兵,百姓賦稅沉重,苦不堪言,即仁宗皇帝繼位,與民休息,內寬外和,革除弊政,萬民稱頌,為仁宣之治奠定基礎,是以上尊號為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