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書海 作品

第30章 送葬

 雖然朱瞻基後期有“蛐蛐皇帝”的綽號,但是總體來說他在位期間能夠廣施仁政,使百姓安居樂業,更廢除了洪武和永樂時期的許多勞民之策,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

 京師百姓多自發在道路兩旁設壇祭拜。尤其是朱瞻基在位期間赦免了不少靖難遺孤後人,這些人劫後餘生,更是對宣宗皇帝感恩戴德。

 當長長的啟殯隊伍浩浩蕩蕩的從德勝門走出後,沿路兩旁白蕃遮天蔽日,日月無光,痛哭之聲蓋過哀樂,見者傷心,聞者落淚。

 一旁扶棺而行的朱祁鎮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父親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看著這一幕幕,朱祁鎮的腳步更加堅定,眼神更加銳利。

 巨大的棺槨靈車由108位大漢將軍護佑其間,於棺槨隨行的是一條青銅鑄造的青龍,象徵著皇帝死後龍馭賓天。之後是由在京的勳貴公侯伯及文武大臣組成的龐大送葬隊伍,在後是由宦官宮女組成的儀仗隊伍。

 本來,朱祁鎮是不用親自扶棺步行的,但是他還是徵詢張氏和自己的母后意見之後,帶著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鈺一左一右扶棺送葬。

 兩個時辰後,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終於抵達天壽山東峰下景陵的陵園,棺槨被暫時安放在剛剛建好的祾恩殿內,進行安神禮。

 朱祁鎮作為長子,在奉慈殿門外捧著老爹的神主(牌位)由中門進入,然後跪行至神座前安放好神主,並行三叩九拜大禮,身後送葬的大臣行四叩九拜大禮。

 安神禮畢,棺槨由36位壯碩的大漢將軍抬著,緩緩通過甬道,進入梓宮,待棺槨安放在漢白玉雕刻的槨床之上後,點燃長明燈,暫時封閉墓道,為什麼是暫時封閉呢,因為朱瞻基的老婆孫氏死後也要葬入景陵,所以不能完全封閉。

 葬禮完,朱祁鎮站在景陵的墓道前久久不願離去。穿越到這大明,他還是第一次為這個名義上的父親真心哭過,感慨過,痛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