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書海 作品

第102章 江南的文人

 “他家裡人來送保金了嗎?”徐恭轉頭問身後的人。

 “昨兒他家在京城的一個管家來過,送了五萬兩,說剩下的銀子還在籌措,卑職讓他今天必須繳清,估摸著也快了。”

 “派人去催催,就說午時之前送不來,就讓他們等著收屍吧。”

 “卑職馬上去辦。”

 文華殿內,朱祁鎮從殿外走了進來。

 “幾位愛卿,讓你們久等了,朕來晚了。”朱祁鎮笑容可掬的說道。

 “臣等君,天經地義。”幾個大臣起身恭敬的說道。

 “馬愛卿,今天該講《大學》了吧。”

 “是”馬瑜站起身,從旁邊的茶几上拿過《禮記》,翻開後開始讀了起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馬瑜陰陽頓挫的讀完,笑吟吟的放下書本對皇帝問道:“陛下,您可知“大學”二字作何解釋?”

 朱祁鎮思索片刻道:“朕以為大學者,謂之博學也。也可做另一種解釋,即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人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後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

 皇帝一番話,讓在座的幾個大臣心中非常高興,皇帝如此聰慧,講一遍居然能無師自通,還給出了兩種解釋,真是孺子可教也。

 “那陛下可知這道如何解釋?”

 “道的本義是道路,引申為規律、原則等,當然在不同的上下文環境裡有不同的意思。”

 馬瑜看著皇帝有理有據,娓娓道來,心中滿是歡喜,自己這個學生真是聰慧異常,當初先帝讓他來做朱祁鎮的侍講時,自己本是不願意的,現在看來自己當時是多麼的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