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烤火

 在東北的偏遠農村,有橋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而且版本多種多樣。

 作為方圓百里之內都有名的大橋,後屯大橋自然也有自己的故事。

 這座大橋是幾年前新建的,在它旁邊就是舊橋的遺址。

 木料與鋼鐵組合成的橋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雨後,終於不再堅固。

 為了避免發生意外,這才重新修建了新的水泥橋。

 過去鄉里有一個小火車站,偶爾有村民在那裡下車,想要從鄉里走回村子,如果走大路需要繞出將近二十里。

 為了早些回家,大夥就都順著火車道走,那時候火車的速度沒這麼快,所以危險係數很低,就是偶爾有火車經過,會拋灑出來一些穢物。

 甚至於,會有泡麵從窗戶扔出來,搞不好泡麵湯就會蓋在頭上。

 那個年代還有一些流浪漢,這些大橋是他們最喜歡的據點。

 經常流浪的朋友們都知道,橋頭與地面形成的夾角遮風擋雨,鋪點乾草就是不錯的避難所。

 而橋底的水往往不會特別深,用草編織一個攔網就能獲得魚。

 當然,更多的流浪漢都是直接去偷別人下的地龍。

 另外,大橋邊的耕地也是很好的食物來源,偷兩穗苞米,用火一烤,吃了之後半天都不餓。

 如果運氣好,還能看到野雞,那時還不是什麼保護動物,抓到烤了吃就能開葷。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有一個婦女在外打工回來,從鄉里的火車站下車,沿著火車道往家走。

 時值春末,倒春寒肆虐,晚上冷得厲害,有種不亞於寒冬臘月的殺傷力。

 婦女揹著行李,整個人縮在棉襖中,快步行進。

 走到大橋的時候,她已經凍得直哆嗦了,看到大橋下面有一團火光,就說下去暖和暖和。

 距離屯子還有一半的路程,這麼走下去說不定沒等到家耳朵就凍掉了。

 生火的是個邋遢漢子,那時候農村的老孃們膽子都大,和他打了聲招呼就坐在了火堆邊。

 漢子支支吾吾地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手舞足蹈,婦女明白了,原來是個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