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公 作品

第188章 唐橫刀—日本太刀的祖宗

 就是懼敵不前,一次直接去吳老六的“軍事法庭”報道,配合調查原因。如有兩次直接打包滾蛋充配邊塞。 

 現在倒好,直接取消後背防護! 

 這招,夠狠! 

 其實宋齊魯也不是那麼狠辣無情,他也給保安團眾人各級軍官說過,他們有戰場臨機決斷的撤退自主權。 

 只要所在編制傷亡率達到三成以上,且對局面沒有任何改觀之效,允許最高長官臨時決斷選擇迂迴撤退。 

 當然了,過後時候必須上交詳細報告,並且軍法處也會介入調查,如有不符,那最高長官那可就慘了。 

 但是如果作戰前下發了死命令,那就是打的只剩下一個人了,也是不允許撤退的。 

 最終在眾人的一番商討之下,確定了保安團的基本武器配置情況。 

 像一名步兵,最基本的配備是: 

 鋼盔一件。 

 十八發的“蜂窩煤”手銃一把,外加不少於兩輪的彈藥。 

 橫刀一把。 

 軍刺一把。 

 霹靂彈(破片手雷)三顆。 

 騎兵和陌刀兵則是各多一副半身鎧。 

 對於善於射擊的兵員,宋齊魯的想法是安排他們單獨成立一個獨立連。 

 讓他們使用精度更高一些的,統一制式的長管火隧槍。 

 戰術則是採用“排槍陣”,即第一排半跪式射擊,第二三排採取站立式射擊。 

 後面的四五六排則是清潔槍膛和裝填彈藥。 

 前面三組射擊完成後和後面三組交換槍支或者輪換裝填射擊。 

 以保證足夠的射擊火力和密度,同時還能保障射擊不間隔。 

 但是槍管的加長,在這沒有車床的年代,則更是增加了加工難度。 

 所以到目前而止,長管的火隧槍也不過只有兩支試驗品…… 

 雖然宋齊魯一直想把手銃跟刺刀結合起來,弄成後世步槍的形狀。 

 但是在擊發式子彈面世之前,這隻能說是一個奢望。 

 採用填充式手銃為了節省裝填時間,自宋齊魯“發明”了定量火藥包後,都是採取提前裝填模式。 

 這樣“十八響”的手銃,就真正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蜂窩煤”。 

 這要是想要改裝成步槍,跟個大秤砣似的,裝哪裡都顯的不倫不類。 

 而且重心還不好把握,所以無奈之下宋齊魯只好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