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同學 作品

第143章 何以完結

 在翻到故事結尾時,很多人都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坦白的講,一個人若喜愛一本書,大抵是從書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丁俏關閉了《何以笙簫默》的網頁,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 

 手邊散落著幾本時裝雜誌,與廢掉的稿件。 

 啟初也是聽同事說起這本書的故事,意外發現女主開頭的經歷倒是與自己蠻相似的。 

 就在好奇之下打開了這本書,可它卻將自己思緒拉回從前。 

 只是自己不是趙默笙,自知沒有她的陽光靈動,也就沒有再次尋找他的勇氣。 

 曾經遠遠的看過一次,曾經攜手同行的男孩身邊,終於也有另一個蹦蹦跳跳的女人。 

 “謝謝你,竹蜻蜓,描繪了我做夢都想要做的故事。” 

 丁俏吸吸鼻子,不知不覺眼眶已經紅了。 

 不過,她還是笑著的。 

 明明那傢伙也不是何以琛啊~ 

 可是為什麼自己就捨不得呢? 

 白皙修長的手指,輕輕按在鍵盤上在評論區敲出了一行字。 

 【七年了,你還好嗎? 

 你在地球的哪個角落? 

 是不是偶爾也會想起我? 

 我就是在今天下午看《何以笙簫默》的時候想起了你~ 

 這本小說據說是一個80後的小妹妹寫的。 

 故事很美。 

 可惜,主角卻不是我們。】 

 ……………… 

 若說《白日夢我》是對學生黨致命打擊。 

 那麼《何以笙簫默》就是為步入社會後,依舊渴望真摯感情的男女量身打造。 

 最精妙的評論無非是…… 

 最平凡不過的故事,等待與重逢,猜疑卻又不捨,最終,默笙和以琛,還是牽手,用盡一生的勇氣。 

 很多書友在到這一條評論時,都會駐足腳步~ 

 為什麼說等待與重逢、猜疑卻又不捨,需要一生的勇氣? 

 成年人的關係是很容易突然變化的,有時候只需要一點點的意見不和,心裡就留下裂痕。 

 小時候經常聽那些大人說:活著真累。 

 那是因為他們要適應這些關係的變化。 

 在考上大學那一刻起,大家就都是成年人了。 

 不能再像小時候,你給我顆糖吃,我給你抄抄作業,咱們就能和好如初。 

 成年人的社會微妙敏感極其容易變化,但大家還是要掙扎著適應。 

 能駐足在評論區前的人,想必都感受頗深。 

 ………… 

 相反,夜晚,溫嶺市。 

 胡怡樂抱著筆記本電腦,趴在床上翻完了《何以笙簫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