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59章 即便全對,它也是假的

 “對,”宋開元一副看熱鬧不怕事大的樣子,拍著桌子大聲喊著,“來說說,也讓這幫老傢伙長長見識!”

 馮徑庭皺了下眉頭,斜眼睛看了一眼宋開元,好像這幫老傢伙不包括你一樣!

 “眾所周知,”陳陽繼續說道,“玉壺春瓶,最早是用來裝酒的,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 ,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其中春就是酒的意思。到了北宋,才將瓶子形狀定下來,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

 陳陽比劃著玉壺春瓶的高度,“此瓶高30多釐米,喇叭口,頸部細長,圓腹且下垂,圈足,形體秀美,大致能裝一斤左右的酒,完全符合玉壺春瓶的特點。”

 “接下來就要看是不是元青花了。”陳陽停頓了一下,“元青花,元朝時期的青花用料用兩種,一種是進口,一種是國產的。我們都知道元朝時期,忽必烈開疆拓土,將領土大大擴大了數倍,與國外的貿易也是往來密集。當時很多東西都進入出口的名單,比如元青花、茶葉等。所以,此時的元青花材料才會有兩種情況,國產的青花料多為雲南、浙江、江西等地所產。雲南的玉溪窯、浙江的江山窯、江西的景德鎮都是就近用料。蘇料則是進口,為高鐵低錳的鈷料。一般製作大型器物的時候,都會用鈷料與國產料混合,小件則直接用國產料。”

 “洪武時期,因為戰亂的關係,中斷了進口青花料,改為使用國產或者是用元代餘料。但是因為燒製不當等緣故,導致這個時期的青花髮色偏灰色,釉面混濁,髮色純正的極少。建文與洪武時期差不多。到了永樂三年,稱祖派鄭和下西洋,帶回來了蘇麻離青料,從此之後,明朝就一直使用這種回青料,直到成化早期為止。不過,此時的民窯依然採用的是國產料。”

 陳陽一邊轉動著瓶子,一邊說道,“次瓶胎質細白,釉汁潤澤,白中閃青,髮色濃豔,猶如藍寶石一般,有鈷鐵斑,微微下凹。再看各種紋飾,都反映出了元代制瓷技術水平。”

 “哈哈!”

 陳陽說道這裡,楊啟年率先開口大笑,“你說的這些,都是元青花的主要特點,要是這麼說,這就是一隻真正元青花玉壺春瓶嘍!”

 所有人都微微點頭,這些特點完全符合元青花,既然是真的,為何這小子開口要說是假的?宋青雲緊緊皺著眉頭,心臟砰砰亂跳,陳老弟,你到底要說啥?

 “即便這樣,它依然是一件假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