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710章 董其昌臨淳化閣帖

 “這位董其昌,可是我國書畫史上的一位大師,他承上啟下,引領了明末清初以來的我國書畫,”陳陽看著眼前董其昌的作品說著,隨後微微一撇嘴,“只是這人品行......”

 說道這裡,陳陽擺擺手,表示先不提董其昌的做的那些事,但在字畫方面的成就,還是非常卓越的。說完了董其昌,接下來就說說他臨摹的這個淳化閣帖了。

 《淳化閣帖》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彙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傳統法式,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

 《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錄漢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書法,包括東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康帝司馬嶽《陸女郎帖》、哀帝司馬丕《中書帖》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節點,它主宰了中國書法的發展方向。《淳化閣帖》的刊刻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淳化閣帖》開啟了官刻叢帖之端,從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風。

 宋仁宗慶曆年間,宮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閣帖》的棗木原版不幸全部焚燬,因而初期的拓本就顯得異常珍貴,被視為寶物,價值連城。

 “哥,你就直接說,這是幹啥用的吧?”秦浩峰在旁邊開口問道,“一會這個貼,一會那個貼的,弄的我都想來個鍋貼了!”

 幾人聽完瞬間笑了起來,柱子在旁邊笑著碰了一下秦浩峰,“切,這都不懂,說白了就跟龐中華鋼筆字帖一樣,就是古時候人用來練字的唄!”

 陳陽笑著擺擺手,柱子的這種解釋只是其中一點,其實最早的貼並不是用來讓人們練字的,如果是用來練字的,那麼在紙張發明之前,用什麼來練字呢?

 “帖,書法藝術載體之一。在紙張發明之前,古人大都將文字書寫在竹或木製成的薄而細長的片上,稱簡牘或簡書;或者書寫在絲織品上,稱為帖。在造紙發明以後,凡書寫在紙或絲織品上的、篇幅較小的文字均稱之為帖。”

 “法帖,意思就是書法的帖子。”

 陳陽無奈的看看眼前這幾位,向他們解釋著說道,“在唐的時候,由於帝王的喜愛,出現勾摹前人墨跡集帖,即《萬歲通天帖》。到了宋代的時候,人們將歷代名家書法墨跡,將其鐫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後拓成墨本並裝裱成卷或冊的刻帖。這種刻帖既使古人的書法得以流傳,並擴大其影響,又是學習書法的範本,故又稱之為法帖。”

 聽陳陽這麼解釋完,所有人都微微點點頭,表示明白了。陳陽側頭看看宋青雲,示意讓宋青雲給自己講講董其昌的書法,畢竟自己在書法這方面,不是很擅長。

 宋青雲雙手扶在桌子邊上,看著眼前董其昌的字帖,“董其昌,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風格,可謂是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他家眾多大家的特點融合在一起,又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佈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