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735章 刀疤的新造型

 公道杯出現的年代眾說紛紜,有人說公道杯的雛形出現在漢代,也有人說在元代和遼代出現,用來懲戒貪杯之人。

 但最出名的典故,是在明代。明代官府在景德鎮開設的御器廠裡,能工巧匠造出的一種精巧而特殊的杯子。據傳,當年御器廠花費了半年時間,製作出了精緻的“九龍杯”,上京進貢給皇上。洪武帝朱元璋看到後,十分喜愛,經常使用它來盛酒宴請文武大臣。

 席間,朱元璋拿出瓷質酒杯為眾臣斟酒賜飲,徐達第一個上前領賞,他一來好貪杯,一來日恃功高,竟讓朱元璋把杯中酒斟得滿溢,誰知他剛端起酒杯,這酒競洩漏光了。而其他人喝這杯中酒,只要不斟滿酒盡得甘醇,眾人百思不得其解。

 朱元璋笑說:“此乃景德鎮御器廠奉朕之命所造的九龍公道杯。聖人曰:謙受益,滿招損。眾愛卿今日一試其公道,以為如何?”後來,朱元璋覺得這九龍杯盛酒十分公道,於是為之取名“公道杯”。

 其實公道杯的原理非常簡單,杯中央一空心瓷管,在空心管外部塑造圖案,老者或龍頭、螃蟹等,所塑圖案下端與杯內壁相連接,管下通杯底的小孔;頭體下與杯底連接處留有一孔。根據連通器液麵等高原理,注酒(水)入杯,若水位低於瓷管上口,水不會漏出;當水位超過瓷管上口,形成負壓,產生虹吸現象,酒由杯心孔漏下,直至滴酒不剩。

 公道杯原理圖

 第二種公道杯底心無孔杯內底置一覆碗,空腹。覆碗頂端開孔,內置一活動立姿空腹老翁覆碗與杯內底相連接處留有小孔,斟酒入杯,酒從小孔進入覆碗內,隨著液麵逐漸上升,老翁徐徐升起;若無酒,則翁沉碗底,僅露頭頂。行酒令時,以老翁兩足浮至子沿為準,這類老翁稱為公道老,多見於清代粉彩類器物。

 損齋居士是明嘉靖年間的進士王世懋,王世懋是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的弟弟,號損齋,這段話收錄在王世懋《王奉常集 · 平心杯銘》中,平心杯就是公道杯。

 “陳老闆,你看看,就這麼一個小杯子,本來就沒多大,裡面還弄個老頭,還這麼難看,這不是沒事閒的麼?”刀疤在旁邊看著宋青雲手中盒子裡的公道杯說道。

 其實這杯子並不是很大,這就是2022年,253萬拍賣出去那隻

 宋青雲都沒搭理這傢伙,拿著杯子向陳陽問道,“小子,認識麼?”

 “公道杯!”陳陽嘴角向上翹了一下,“您這可是好物件呀!”

 “啊!”宋青雲吃驚的看了一眼陳陽,“你居然認識!”

 陳陽抱著肩膀微微一笑,“我不光知道咱們國家的公道杯,我還知道國外的公道杯,他們叫畢達哥拉斯杯!”

 “啥玩意?國外也有?”宋青雲驚訝的看著陳陽。

 陳陽看著宋青雲吃驚的樣子,不由笑著點點頭。陳陽並沒有撒謊,只是現在這個年代,有的人連公道杯還不知道呢,更何況別說畢達哥拉斯杯,據說畢達哥拉斯杯是古希臘科學家畢達哥拉斯根據虹吸現象發明的一種杯子,只不過那種杯子跟華夏的公道杯不同,它更像一隻喝酒的高腳杯。

 畢達哥拉斯杯,西方的公道杯

 宋青雲手裡這隻公道杯,從釉色,胎質各個方面,就能看出是一隻明天啟年的青花詩文公道杯,而且陳陽對於這隻公道杯記憶簡直太深刻了。這隻青花詩文公道杯,原本是一位小鬼子收藏家的藏品,在2014年京城寶麗春拍上,這隻杯子以40萬元的價格拍賣出去了;之後聽別人說,這隻杯子也出現過在拍賣會,但是都流拍了,直到2022年,又是在寶麗的春拍上,這隻公道杯以253萬元的價格拍賣出去了。

 當時古董行很多人傳,一件公道杯,左一手,右一手,託來託去,終於碰到了一個大傻子!

 看到公道杯的瞬間,陳陽腦海中想到的不是價格,也不是拍賣行的各種不為人知的操作,而是它的原主人是小鬼子收藏家。又是小鬼子收藏家,又是出現在這片土地上,跟自己手裡的那件青銅方尊來歷一模一樣。

 一件公道杯無所謂,這玩意的價值陳陽心裡有數,雖然值錢,但絕不會出現那麼離譜的價格。陳陽關心的是,與這件公道杯一起被小鬼子拿走的物件,絕對比這公道杯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