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786章 躺在異國他鄉的琵琶

 聖武天皇去世後,光明皇后將他生前最喜愛的全套生活用品交給東大寺保管,收藏於正倉院。這座收藏有大量唐代寶物的倉庫,一千年來無論外界有多少戰亂紛擾,其藏品結構幾乎未有太大改變。從建倉起到明治這一千年間,只進行了12次清點曝晾,而且每次都得有天皇敕令。如今的正倉院展,即基於這一傳統。

 按照咱們的說法,博物館就得有一件鎮館的寶貝,你們猜猜正倉院的鎮館的寶貝是啥?那根本就不是他們小鬼子的,而是我國傳世唯一的一把唐代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唐代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不能算是一把樂器了,而是由螺鈿和紫檀打造的藝術品。琵琶正面上有螺鈿騎駝人物,一身胡人裝扮,髮質濃密,衣帶飄飄。一手執撥,一手按琵琶。似乎有duang~duang~效果,而身下的駱駝,扭過禿頭,對他嚷著什麼,頗有西域風情。

 正面

 正面細節

 玳瑁上面用螺鈿嵌飾芭蕉、鴻雁、鸚鵡和花草間騎在駱駝上彈琵琶的一個伎樂人。琵琶之背即所謂“槽”,更是遍身螺鈿填嵌出牽枝抱葉的花朵流雲和一對銜綬鸚鵡。且不說它的風華絕代之美。

 在駱駝上彈琵琶的一個伎樂人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的背面比正面還要精美,底色是黑色的髹漆,上面鑲嵌著無數螺鈿玳瑁夜光貝殼,圖案豪華絢爛,而且貝殼上都雕有精巧花紋,其中塗有淡淡金色,更添富貴之相。

 背面

 一千多年前,這把螺鈿紫檀五絃琵琶也曾在大唐的某個角落發出這樣蕩氣迴腸、幽咽深沉的聲音,就如同白居易在《五絃彈》中寫道:

 “五絃彈、五絃彈,聽者傾耳心寥寥,趙壁知君入骨愛,五絃一一為君彈。第一第二絃索索,秋風拂松疏韻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鶴憶子籠中鳴。第五絃聲最掩抑,隴水凍咽流不得。五絃並奏君試聽,悽悽切切復錚錚。”

 背面細節

 而多年之後,它卻只能躺在異國他鄉,成為別人的鎮館之寶;而小鬼子自己的博物館裡,居然用我們國家唐代的物件作為鎮館之寶,也真是厚顏無恥!

 至於這把這把螺鈿紫檀五絃琵琶是如何流入到鬼島的,其中有兩種說法,第一,就是鑑真大師曾十次東渡日本,當他到了日本以後,雖然雙目失明,但是他在日本的地位依然很高。而從他帶走的這些物品中,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著螺鈿紫檀五絃琵琶,但是裡面確實有記載著他帶走了一些樂器。而在唐朝中,琵琶是很重要的樂器。因為這把琵琶,現在就存放在正倉院裡。

 第二,就是遣唐使,遣唐使,就是日本天皇派到唐朝,學習和交流的人。而這些人在來到唐朝後,會從本國帶一比較有名的寶物來供奉給當朝皇帝。唐朝時皇帝也會贈送給這些遣唐使一些東西,然後被他們帶回去。在武則天執政期間,有個遣唐使叫朝臣真人來到唐朝。武則天在朝廷之上面見了他,在兩人交流的過程中,當然,怎麼交流的,咱們就先不猜測了,想想武則天,在想想小鬼子的知名產業,嘿嘿嘿!

 據說,武則天對他很是欣賞,所以在他離開的時候,武則天就將這把,珍貴的螺鈿紫檀五絃琵琶送給了他,讓他帶回去歸小鬼子的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