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諡寶璽

 明朝洪熙年永樂仁孝文皇后青玉龍鈕諡寶,屬唯一傳世的明朝宮廷諡寶。玉璽主人為永樂皇帝的皇后徐氏,為開國大臣徐達長女。此璽龍鈕呈蹲坐姿勢,展示明朝宮廷皇風。公元1644年李自成稱帝推翻明朝,玉璽遭擲損及火燒,歷盡明朝盛衰。

 這個結論不是陳陽得出來的,這是後世很多專家,查閱資料得出來的結論。陳陽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是2004年,自己剛接觸古董沒幾年,有一天師傅興沖沖的走進店鋪,說起了蘇富比以378萬港元拍賣出去的仁孝皇后青玉龍鈕諡寶璽。

 解釋一下諡寶璽,諡寶是仿照帝王在世時所用的璽印而制,即將諡號刻於預製的璽印上,隨葬墓中,表示人死後所得的稱號。諡寶璽是刻有帝王諡號的印璽,諡號是皇帝死後的名號,將諡號鐫刻在帝王生前所用印璽的仿造物上,作為殉葬之用。

 諡這個字念(shi),意思就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大家不要讀錯,昨天我在這寫小說,過來一個朋友,開口就唸成了溢寶。

 當時專家確定這是文皇后的諡寶璽主要有兩點依據,其一,與文獻記載相符。永樂皇帝的皇后明朝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的長女,永樂五年逝,尊諡為“仁孝皇后”,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上尊為仁孝慈懿誠明妝獻配天齊聖文皇后,這一點在《明史》卷 113中有明確的記載。將史書記載的文皇后諡號與這枚印璽印文相比,除現存的七字符完全相同外,其餘不完整的如明、莊、配等也一一相合。

 其二,和當時現有的實物吻合。明代上尊諡時所用諡寶共有三種,分別為絹寶、香寶和玉寶。其中絹寶用絹和紙糊制,上諡儀式完成後即焚化,世間不可能留存;香寶有用木雕制,在梓宮八葬時安置於陵寢中;玉寶用玉雕制,尊藏於太廟。

 發現的明代帝后諡寶只有出土於定陵的四方香寶,分別屬於萬曆帝及其皇后,均用梨木製成,方形,上雕盤龍鈕,印文為陽文篆書,四字一行。

 《明史》中記載明代玉諡寶為篆文,廣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盤龍鈕。根據這一點,再加上《明清帝后璽印》一書中,對明代帝后的玉諡寶的記載,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這幾件諡寶都是盤龍鈕,與文獻記載太廟玉寶制度相符。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藏於太廟的玉諡寶也是這個樣子,只是質地不同,做工相對精細而已。將此文皇后玉寶與定陵出土的香寶對比,無論是印鈕形式風格,還是印文篆法佈局,都十分相似,如出一轍,完全可以確定這枚文皇后玉寶為真品。

 至於這枚諡寶璽上被灼燒的痕跡,專家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公元1644年6月3日,李自成稱帝,明朝正式覆亡,這方永樂大帝仁孝文皇后諡寶同遭擲損,火燒留痕,現已是碩果僅存。

 從乾隆時期開始,人們便一直認為明代帝后的玉諡寶已經不復存在。乾隆在御製文《書明列代玉冊事》中曾作過專考釋,書中寫道:“若其玉寶,則固囫圇之物,磨去其字,仍然一寶,改制它器,隨意可成。且宋元近代,其冊燹,遷其重器,寶失而冊存,其理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