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11章 內務府造辦處楚維恭

 外簷斗栱的配置各有不同,反映在縱向構件上是構件“翹”和“昂”數量的選擇,比如:單翹單昂五踩可以改為重昂五踩;重翹重昂九踩可以改為單翹三昂九踩……等等。而昂嘴亦可由普通 豬栱嘴更改為雲頭或其他吉祥紋樣,這需要權衡規定中等級的概念和建造方的喜好而定。

 平坐斗栱的等級,由低至高順序排列為:單翹三踩;重翹五踩;三翹七踩;四翹九踩,而次佛龕中使用的,便是單翹三昂九踩,這級別非常高,在古代只有皇家能用。

 接著看,佛龕頂上龍吻吞脊獸上的劍靶、背獸、吻座與今天看到的太和殿細部完全一樣,甚至連瓦上的帽釘、溝頭、滴水也無微不至,如太和殿上所鋪琉璃瓦的構件一樣。屋脊上的走獸,除最前方的仙人外,後面隨有四種走獸。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數字,”耿老說道這裡,跟眾人仔細解釋了起來,“通常脊上的走獸數量是單數,但太和殿首創十個的雙數,這裡有 4 個也不值得太過奇怪了,在清代官式建築做法中,高等級皇家建築翼角走獸的數量與類型均有明確規定。”

 “一般在仙人之後,走獸依次為龍、鳳、獅、天馬、海馬等,且數量須為奇數。但本佛龕在仙人之後為鳳,且走獸數量為四,屬偶數。此種貌似不周的作法顯然有著深刻的含義,在傳統文化觀念中,龍為人君之相,鳳則代表著母儀天下。同時奇數為陽,偶數則屬陰。走獸後面是坐在蓮座上的戧獸,這一組合完全是古建築上的傳統樣式。”

 正面三龕,歡門雕滿如意雲紋,上部正中有三寶圖案,極為繁複,講到這裡,耿老向楚老闆詢問道,“原來門上應當鑲有透明玻璃吧?”

 楚老闆點點頭,表示確實有,只不過為了防止玻璃破碎,自己將玻璃拆下去,覺得如果玻璃一旦碎了,將佛龕劃傷了,那就不好了。

 耿老聽完微微點頭,表示楚老闆想的很細,能把這乾隆年間的佛龕保存如此之好,就像楚老闆他自己說的,他一定是非常喜歡木器之人。

 接著往下講,門兩則柱上的雀替只有簡單的卷草紋,額枋完全素面,兩種審美趣味交互出現,既符合建築制度的規定,又增加了審美的多樣性。佛龕落於較寬的束腰須彌座上,束腰間有蓮花紋裝飾圖案,上下分別細雕仰覆蓮紋,增加了整個佛龕的莊重感和穩定感,抵消了重簷建築帶來的不牢固和因上部過高觀者容易產生的重心不穩定的感覺誤差,而這是佛龕設計最為核心的效果。

 殿後背板上,在三個龕的相應位置由右至左分別刻有漢蒙滿藏四體文字。據題記可知,此龕所供三尊分別乾隆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目的是為了供奉三尊新造的無量壽佛,這裡的「新造」通常都是指由清宮造辦處成造的。雖然三尊無量佛尚不清楚,但顯然這佛龕是乾隆帝心儀的重要造像,通常無量壽佛的造像不會只造三尊,應當是九尊一組,很可能原來是三尊一龕,共有三龕,此龕是其中一尊。

 “這個佛龕從外面看更像是一個縮微版的宮廷建築小樣,斗拱之間的墊拱板還雕有火焰紋摩尼寶,清宮中如延慶殿就有這種裝飾,而它並不具有佛教功能。不過,在上下兩層殿頂四角掛鈴和頂上,安設藏傳佛教樣式的合歡塔則暗示了它作為佛教供龕的功能。大殿四周有迴廊,欄杆柱上的甘露寶瓶裝飾,令人更容易聯繫到藏傳佛教中無量壽佛手持寶瓶的象徵意義,將其與供佛祈壽的思想對接起來,這也是當時設計者有意營造的理念之一。”

 “細觀本佛龕,可以看到在較小的體量上,實現了對最高等級宮殿建築的精準再現。其工藝之精湛,令人歎為觀止,製作難度與耗費人力均非比尋常。佛龕主要構件如柱、枋、梁、檁等在造型、比例、交接關係上均完全模仿建築實物,全部為縮比製作、拼接而成。各處構件的細部做法亦極其精湛,特別是最為複雜的簷部結構,斗栱的鬥、栱、昂、耍頭均為分件製作,包括簷口部分的椽、飛、大小連簷,甚至是長寬僅 1cm 見方,厚度不足 1mm 的閘擋板都由手工製作而成。”

 說道最後,耿老將教鞭收了起來,“這真是一件絕佳的傳世珍品!”

 耿老說完,徐老闆在旁邊起身走了過來,向耿老微微一抱拳,“耿老,徐某人不敢說精通木器,但也算略知一二,我對這件佛龕有些小問題,還請您老解惑一下。”

 “但說無妨。”耿老顯得非常有耐心,示意徐老闆指出來。

 徐老闆指向了佛龕頂部的幾處位置,“耿老,剛才仔細查看佛龕之後,我發現在一些隱蔽部位存在一些不應該有的痕跡,比如說這裡,這裡有工匠起草痕跡。”

 所謂的起草痕跡,就是說原本工匠想這麼做,但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沒有按照原先的設計去做,在物件上留下了痕跡。

 “耿老,按照皇家用品的規矩,這些痕跡是不應該留下的,一來影響美觀,二來造辦處的匠人們,都是嚴格按照圖紙製作,這些痕跡根本就沒有留下的必要。”徐老闆說著抬手又指向了另一處,“耿老,您老看,尤其是位於殿龕周圍廊的天花部分。天花部分由每間一塊木板構成,而每塊天花板的底側都存在明顯刻痕,刻畫出井口輪廓。刻痕劃分均勻,預留枝條寬度,定位起草意圖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