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三秋杯

 故宮裡有一隻這樣的三秋杯,是一位老者捐獻的,他將自己家藏的三千餘件文物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僅陶瓷一項就佔了兩千餘件,在其中被定級為一級文物的25件珍貴瓷器中,就包括了這對明成化鬥彩三秋杯。這位古稀老者,就是著名的古陶瓷收藏家、鑑定家——孫瀛洲先生。

 孫瀛洲老先生,早年在京“同春永”等古玩鋪學徒,後在京開辦“敦華齋”古玩鋪,經營之餘對我國古陶瓷進行了深入研究,積累起豐富的鑑定經驗。1956年,孫瀛洲先生受聘於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古陶瓷研究、鑑定工作,毅然將其精心收藏的各類文物精品悉數捐獻給故宮博物院,此番愛國義舉令眾多收藏家與鑑賞家望塵莫及。

 不僅如此,來到故宮博物院工作的孫瀛洲先生更是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培養出一批古陶瓷鑑定人才,如我們熟知的耿老、李老、葉老等等知名人士,讓我國古陶瓷的研究鑑定代有人傳。

 到了後世,還有不少自以為明白的收藏家,在爭論什麼是詫紫一色,耿老給詫紫一色做了非常好,也非常到位的詮釋,即色如赤鐵。

 鬥彩三秋杯上的詫紫

 “你們要是不服,就去故宮看看三秋杯,就不會再爭論了,鬥彩三秋杯上的詫紫一色就是標本!”

 因為有故宮三秋杯做樣子,所以成化五彩上的色如赤鐵一色就是詫紫,也算將這一名詞做了定論。

 為什麼這杯子會叫做三秋杯呢?那是因為描繪的是秋天庭院或花園中的景色,杯上所繪野菊和百合花都開在秋季,而秋季一般歷時三個月,故有“三秋杯”之稱。

 陳陽將杯子翻轉了過來,圈足內施白釉,外底青花雙方框內書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是著名的“嬰兒體”。

 底部

 所謂“嬰兒體”,就是字如孩童所寫,隨性不規整,字體粗,偏柔,仔細看卻是大巧藏於拙,字體遒勁有力,柔中有剛。

 此杯釉面泛青,肥厚滋潤,胎體細潤晶瑩,玲瓏剔透,質如美玉,胎體在光線透視下,呈牙黃色,碗底窄圈足露胎處,為淺淡\"火石紅\"。

 胎體薄如蟬翼效果

 整體造型輕靈娟秀,胎體薄如蟬翼,施彩淡雅,畫意清新。特別是飛舞於花草間的彩蝶,欲落還飛,須足畢具,栩栩如生,體現出畫工高超的畫技和藝術修養。

 沒錯,這就是一隻成化年間的鬥彩三秋杯!

 陳陽小心翼翼將杯子放在了盒子裡面,嘴裡微微嘀咕了一句:“寒芒秀採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世人只知成化鬥彩雞缸杯是獨步天下珍奇,熟然不知三秋杯才是瓷中魁首。”

 “可惜只有一隻,這要是一對就好了!”

 小槐聽完抬頭看看陳陽,“陳老闆,你真神了!”

 “你咋知道有一對呢?另外一隻在牛頭山上我沒帶回來,這小杯子太脆了,我怕兩隻都弄碎了,就先帶回來一隻讓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