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65章 他們都不如一條狗

 陳陽吃驚不是因為沒見過這枚葫蘆形寶璽,而是知道這枚葫蘆形寶璽對於師傅的重要性,上一世陳陽就知道,這是杜明德一生中最喜歡的五件寶貝之一,曾經有不少人開出天價想要購買,杜明德都沒有賣。

 後來師傅去世,師傅將大部分畢生所藏都留給了那個敗家兒子,也不知道杜升在什麼時候將這枚葫蘆形寶璽賣了,直到2020年,陳陽在拍賣會見到這枚葫蘆形寶璽的時候,大吃一驚,還特意聯繫了當時的賣家,發現不是杜升,當時這枚葫蘆形寶璽以9890萬的價格拍賣出去了。

 而師傅去世前,曾多次告訴過陳陽,因為自己入門晚,這輩子只要把元明清玩明白了,那就受用無窮了,所以在師傅將一部分康乾時期的官窯瓷器留給了自己。可就在師父去世後三年裡,陳陽好像突然開竅了。

 現在師父居然能把這寶貝借給自己?

 璽始出於周,到了周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而臣民所用只能稱為印。公元1746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的歲次丙寅初春,一件堪稱稀世之寶的晉人書法作品擺在乾隆皇帝面前,這就是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比肩並肩的王珣《伯遠帖》。

 對藝術品收藏痴迷有加的乾隆皇帝而言,恐怕再也沒有比此更讓他心動的新春禮了。乾隆皇帝在欣喜之餘,立即將當時處理政務之暇用於休憩的養心殿西暖閣西次間的“溫室”開闢出來,專門用以貯存這三件稀世珍寶,並命名為“三希堂”,這就是三希堂名字的由來。

 三希堂可以說是清宮古代藝術品收藏的聖地。雖然只有四平方米大小,但陳設幽雅、古樸,高雅與精緻始終充溢著這個狹小的空間,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乾隆帝古代藝術品收藏所達到的極高品位的代表。三希堂的內部陳設從乾隆朝確定以後,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都從未有過變動,至今仍保持原貌。

 根據寶藪著錄,此璽為三方組璽中的一方,與之相配的另外兩方璽分別為“古稀天子之寶”和“猶日孜孜”璽。經查檔案,“猶日孜孜”碧玉璽亦成於乾隆四十五年,與本“三希堂”璽為同年製成,而此年恰為乾隆七十大壽。可惜的是,“猶日孜孜”璽在2008年由港城蘇富比公司拍出,原為法國著名收藏家埃米爾·集美的收藏。

 這方碧玉葫蘆形“三希堂”璽所用材質為碧玉,綠色之中分佈黑色斑點,玻璃質感強,其硬度明顯高於和田玉,這些狀況都非常符合瑪納斯碧玉的特點。瑪納斯碧玉是清代,特別是乾隆時期新發現的玉種,在乾隆時期大量進入清宮,成為乾隆時期清宮玉器製作最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師傅,您這......”陳陽確定無疑之後,急忙將三希堂璽放回了盒子中,“這不行,您趕緊收起來!”

 杜明德笑著碰了一下陳陽的肩膀,“你小子,我又不是給你,我是借你!”

 這物件可是乾隆皇帝三希堂的寶璽,首先經濟價值就不用提了,主要是它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根本就無法估量;其次,小鬼子對咱們皇帝用過的物件,非常偏愛,將這東西拿去跟他們鬥寶,最起碼小鬼子不會故意降低它的價值,可以保陳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