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73章 景德鎮是伊萬里的爺爺

 “陳桑,知道的就說,不知道的就認輸!”藤井明顯有些不願意了,“不要在這裡故弄玄虛!”

 “你就說,這到底是真品還是贗品就好了!”

 古伊萬里五彩花卉紋盤

 陳陽回頭笑著看了藤井一眼,“你少來,跟我在這玩文字遊戲,你們還嫩了點!”說完話,雙手拿著瓷盤,將瓷盤面向所有觀眾。

 “各位,這盤子屬於萬曆那個年代,但並不是我們國家萬曆年燒的,想要了解這種工藝,需要從一場戰爭說起。”說著話,陳陽臉上收起了嬉笑的表情,“萬曆援朝戰爭!”

 1592年,小鬼子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他們本國之後,以朝拒絕攻明為由侵入朝。小鬼子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內攻陷了他們王京漢城,國王李昖北逃義州,向宗主國明朝求援,從此拉開了萬曆為時七年的援朝戰爭。

 萬曆當時看出了小鬼子的最終目的,根本就不是朝,而是我國,這一點在東瀛國有相關資料記載,1587年(天正十五年)結束九州征伐後,豐臣秀吉在五給夫人北政所的信中寫道:“餘生存中必加唐土於我版圖”之句。由此可知,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前,他要進攻明朝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七年的戰爭中,我們國家出兵、出將、出錢、出武器,終於打贏了這場戰爭,七年結束之後,由於我們損失了大量資源,一切又要從頭來過。但是在慶長之役中,豐臣秀吉在朝俘獲了一批精通各行各業的工匠,其中便有一位擅長燒瓷的朝國工匠李參平。

 因為豐臣秀吉痴迷茶道,而當時小鬼子沒有燒瓷技術,因此他們的茶碗大部分都是從我國和朝引進,於是李參平被俘虜後並未被虐待,而是好吃好喝供著,但要求他幫助日本燒製瓷器。李參平身不由己,只得答應下來,於是遍訪佐賀藩各地,希望找到燒製瓷器的瓷土。

 1616 年李參平在有田地區發現了製作上等瓷器所需的原料——瓷土礦,從而,改寫了小鬼子的陶瓷的歷史。

 “我手裡這件,並不是我國萬曆年間的五彩,它真正的名字叫伊萬里燒,”說到這裡,陳陽轉頭看了一眼藤井,“準確來說,應該叫做古伊萬里燒,對麼?”

 聽陳陽說到這裡,藤井不由向後輕輕退了一步,這怎麼可能,他一個華夏人,怎麼會知道伊萬里燒呢?而且還知道如何區分古伊萬里燒?你沒事閒的呀,你們國家那麼多種瓷器你不研究,沒事研究我們的瓷器歷史幹什麼?

 井上也懵了,兩隻死死盯著陳陽,怎麼可能,絕對不可能,陳陽怎麼會知道伊萬里瓷器呢?這次鬥寶,就指著這件古伊萬里燒贏陳陽呢,他居然給識破了......可惡,他到底是怎麼知道的?明明跟自己年紀差不多,他怎麼會知道這麼多?想著想著,井上額頭就冒出了汗珠,不僅井上如此,東瀛評估團的人也紛紛表示吃驚。

 “有人會很好奇,為什麼會在前面加個古字?”陳陽絲毫沒管他們,繼續轉頭向大家解釋了起來。

 伊萬里是位於東瀛九州島的一個港口,在東瀛有田地區燒製好的瓷器,要通過伊萬里港外銷海外,所以東瀛江戶時期有田地區的瓷器更多的時候叫伊萬里燒。

 伊萬里瓷雖產自東瀛,但卻在生產之初積極吸收我國制瓷技術與裝飾手法,曾經一度作為我國瓷器的替代品行銷歐洲……

 “以前呢,伊萬里這個地方是沒有燒製瓷器的,只是一處港口,到了現代才開始燒製瓷器。為了區分彼此,他們把江戶、明治時期的古代“有田燒”稱為古伊萬里或古伊萬里燒。”

 在小鬼子瓷業發展的同時,明朝正經歷著動亂,在明末清初期間,我國瓷器生產大幅減少,當時明朝還沒有滅亡,而是遷移到了南方,海對面則在鄭成功手裡。當南明戰敗後,鄭成功退守海對面,同一時期更是頒佈了海禁令,進入了海禁時期,使得我國瓷器外銷停滯。

 荷蘭東印度公司只得轉而向東瀛尋求瓷器商品,抓住這一機遇的東瀛人,充分的發揮了雞賊的本事。從取材於我國青花瓷的佈局圖案,到充滿和風色彩的“柿右衛門”瓷器,再到融入他們和式審美和歐洲洛可可藝術風格的“金襴手”瓷器,小鬼子的伊萬里瓷在用色、構圖、題材等方面迎合著歐洲市場,同時並未放棄自身文化和民族特質,反而讓伊萬里瓷更顯得個性鮮明,在清雅與熱烈之間巧妙尋得平衡,風靡歐洲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