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75章 你說它叫什麼

 後人看到這種偶然的結果認為很有趣,於是便有計劃地在某一局部加鐵而得出了同樣結果。元代時期的龍泉青瓷上面也往往可見到點彩,據分析是用當地出產的一種含鐵量較高的“紫金土”,略按規則地點畫在已掛釉的坯上,燒成後即呈赭色或黑褐色,別具風格。

 而當時的國人很少有人接受,認為這就是缺陷,可沒想到,這種有缺陷的瓷器傳到了東瀛,他們卻非常熱衷,對飛青瓷的喜愛,從他們收藏的種類就可以窺見,除了國寶飛青瓷花生以外,還有飛青瓷蒜頭瓶,飛青瓷八方馬上杯等等。甚至還有許多歐美收藏家,受到東瀛人審美的影響,也喜愛這種非常特殊的龍泉窯青瓷。

 “胎體厚重,胎質粗,胎色為白中帶灰或淡黃,釉色溫和潤澤、不張揚也就是沒有賊光,光澤柔和內斂,似水一般。釉上褐斑,圈足底釉被削去大約有5毫米左右,露出深紅褐色的胎體。”這物件對陳陽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陳陽簡單說了一下,將瓶子放回到桌面上。

 瓶底火石紅

 “元代龍泉窯,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添加了很多工藝,如模印花紋,釉上褐斑,露胎裝飾等,都是此時期多見的方法,也是辨識龍泉窯宋,元的重要標準。一般而言,具有褐斑和露胎裝飾的龍泉窯文物,都定為元代。”

 說著話,陳陽伸手指向玉壺春瓶的底部,元代早期龍泉窯一般使用墊餅燒製方法,器物底足足心處一般無釉;中期大量使用盂狀支燒器,故靠近圈足一圈釉常被颳去,只殘留中心一點青釉, 形成獨有的時代特徵,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明初。 元代晚期又改用薄墊餅支燒,底足基本上無釉,無釉露胎處處理得不夠精緻,往往多見切削痕跡。

 “藤井先生,”陳陽回頭看向藤井,“雖然我不知道你們國家怎麼形容這種工藝,但在我們國家,這就是元代中期的龍泉窯玉壺春瓶,不過據我所知,你們應該稱其為飛青瓷對吧?”

 藤井也知道這東西難不住陳陽,微微點點頭,表示沒錯,這物件不可能說出其他的來,因為特點太明顯了,所以自己只能等陳陽拿出下一個物件。

 當陳陽將盒子打開,將裡面的物件擺放在桌面上的時候,藤井眼睛瞬間就亮了,甚至直接趴到了桌子前面。

 油滴天目茶盞,九州國立博物館藏

 “油滴天目茶盞!”東瀛評估團的位置,池田九又一邊喊著,一邊蹭站起來,起身就往這邊快步走來,身後幾名東瀛評估團的人,也在後面緊緊跟著。池田九又走到藤井身邊,直接伸手就將藤井推開了。

 “八嘎,君には資格がない!”池田九又看著藤井大聲喊了一句,藤井規規矩矩在旁邊站直了身體,微微嗨了一聲。

 聽得陳陽是一臉糊塗,什麼伊娃什麼耐,說的什麼?看著池田九又幾人走過來伸手就要拿起茶盞,陳陽一把伸手按住了茶盞,“等會,你們到底誰比?這怎麼半路還換人呢?”

 “我跟你們說,換人可以,但必須加註!如果不加註,這場就算我贏!”

 陳陽不是不明白他們下來幹啥,在東瀛文化廳官方認定的國寶級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盞,含3件曜變盞,1件油滴盞,而這件被他們列為國寶的油滴天目茶盞,正是陳陽手裡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