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007章 先把物件都搬出去吧

 陳陽和宋青雲小心翼翼打開之後,仔細看了起來。內頁為八塊裱過的硬質木板,中間各鑲嵌一塊青白玉,玉片兩面各精工刻劃一尊羅漢圖像和一首八言絕句的詩文來描述其特徵,左為圖,詩讚刻於右上部。

 每一頁畫面紋飾清晰,羅漢面貌奇異高行,刻畫傳神,工匠以刀代筆,表現出極高的工藝水平。其製作方法難度極大,首先以毛筆將圖案描畫在玉板上,再以堅硬的工具—“金剛鑽刀”、“崑崙刀”或瑪瑙等工具,直接在線條上來回刻畫,如果現在用放大鏡來看的話,指定能看到刀具來回刻劃而成的,遊絲毛道紋,這件玉冊代表了清代乾隆宮廷玉器的最高水平。

 御製十六羅漢贊玉冊

 玉冊是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告天的冊書,也就是天子受命於天的任命書,材質雖然是玉,但模仿漢代以前竹簡和木簡的形制製作。它的意義在於,將重要的文獻或歷史事件刻於玉上,一是表示所寫內容的重要,二是為了能使其永久地流傳。玉冊出現的時間很早,山西地區出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簡策《侯馬盟書》。

 細節

 這套玉冊上的文字或書畫,有陰刻填金,刻字填色或陽刻描金等手法。陰刻填金使用的最為普遍,既有玉的溫潤,又有金的輝煌,這件《御製十六羅漢贊》玉冊,就是用陰刻填金的手法表現的羅漢形象及文字。

 “哎呦,這可是好東西呀!”宋青雲和陳陽小心的看著,隨著兩人的翻動,果然發現有一片硬質木板已經糟了,要是剛才刀疤冒然拿起來擺弄,說不好這片就掉下去摔碎了。

 玉冊這東西,一般情況來講,只要保存的好,是不怎麼會毀壞的,畢竟清代宮廷凡涉國家禮制及御用玉冊,造辦處有一套體制化的製作程序,那簡直是嚴格又嚴格。

 首先,廣儲司奉旨挑選所貯玉石,交造辦處甄選;之後造辦處將所選玉料一一劃分等級之後,在適用玉材之上勾畫墨道,詳細計算剖裁數量,記檔呈報。

 一俟御準,發往各地織造、鹽政、關差或督撫衙門,命之剖制琢磨。與此同時,造辦處如意館奉旨繪製墨稿,上呈御覽。玉版琢成後,發還造辦處依樣琢刻。再交啟祥宮或匣裱作製作裝潢。

 現在聽起來這流程好像極為簡單,但是在當時,在選玉這道工序上,就要花費很長時間,將玉選定之後,交到造辦處,造辦處認可了之後,在呈報給皇帝。就乾隆爺那脾氣,在自己喜歡的物件上,那是嚴之又嚴,有時候呈報上一批,他老人家一個都看不上,只能重新選。

 清代宮廷尤重玉冊,使用的玉冊主要有幾類,一為政務類,如諡冊、青玉乾隆四十二年孝聖憲皇后諡冊;一類為文冊,刻記皇帝的重要文章,如碧玉御筆匣衍記冊;一類為書畫冊,刻錄皇帝喜愛的書畫作品,如青玉御製十二樵詠。

 乾隆篤信佛教,在紫禁城內開展了大量佛事活動,製造、繪製了大量佛像,法物及佛事圖畫,且誦經祀典、著文寫詩,其文其詩,是清代宮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載這些詩文的物品,多為清代宮廷遺物珍品,此件玉冊便是清宮重要的佛教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