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013章 第一奢侈品------緙絲

 記得剛才老魏跟客人吹唬宋徽宗那副鷹圖的時候麼?那個盒子裡放了兩個卷軸,老魏把鷹圖拿出去之後,另一個客人將另一個卷軸順手拿了出來,只是打開簡單看了幾眼又放回去了,當時的陳陽就在旁邊,那人將卷軸展開之後,陳陽瞟了幾眼,緙絲畫上出現了幾點漏光,就這一眼,陳陽斷定了這是一幅緙絲圖。

 緙絲,也可說成,“刻絲”,是我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緙絲其實並非真的用刀來雕刻,這是一種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

 通經斷緯示意圖

 緯絲按照預先描繪的圖案,不貫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別挖織,使織物上花紋與素地、色與色之間呈現一些斷痕,類似刀刻的形象,這就是所謂“通經斷緯”的織法,是一種經彩緯顯現花紋,形成花紋邊界,具有猶如雕琢縷刻的效果,且富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古人形容緙絲“承空觀之如雕縷之像”。

 緙絲雕琢縷刻效果

 我國古代緙絲工藝的出現至遲不晚於 7 世紀,但緙絲真正在藝術領域登堂入室乃始於北宋末年,受宮廷院畫的影響,緙絲開始以摹緙名人書畫為能事,“奪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長”,甚或造及“勝於原作”的境界。

 歷經元、明兩代,皆有精品傳世,至清代乾隆朝,隨著天下的富庶繁盛,緙絲藝術的發展繼而登上了宋以後的又一高峰。當時緙絲藝術品大量織造,並被收進皇家的書畫著錄,花鳥草蟲、山水風景、人物故事、吉祥圖案、詩文法書及佛像梵經,無不精細粹美。

 古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我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歷來多為皇家寶藏,是我國最頂級的奢侈品之一。

 有人要問了,緙絲到底是什麼?刺繡?織錦?類似於後世的十字繡?這些都不是,你可以簡單理解成,它的本質居然只是織布,並且在織布的同時直接織出了一幅畫。

 刺繡是指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所以刺繡必須有現成底料,其成品圖案與底色是疊加關係,而緙絲的圖案與底色則是嵌入交織的,完全在一個平面上。

 和織錦也不一樣,織錦和緙絲是同流同源的手工織造絲綢提花織物,而一般織錦採用“通經通緯”的織法,緯絲貫穿全幅,正面圖樣清晰,背面是一根根通梭浮緯, 圖案雜亂、織物厚重,且毛頭不可剪斷,織錦緯向的梭子數量是有限制的,也因此表現圖案色彩的豐富性不及緙絲。

 土家族織錦機:大大的梭子牽著一根粗粗長長緯線,在藏青色的經紗之間穿梭。

 正因為緙絲的獨有通經斷緯的織法,緯紗接力編織,而不連續,透光可以看到緙絲織物有通透的邊縫、小孔,類似雕塑作品中鏤空雕刻的效果,所以剛才旁邊那人打開之後,陳陽一眼就看了出來,要不然,自己可沒有把握跟羅爺打這個賭!

 緙絲工具:緙機、生蠶絲的經面、裝有熟蠶絲的梭子、帶有密齒的梳子

 “你說真的就是真的?我還說是假的呢!”羅爺一臉的不服氣,瞪了一眼陳陽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