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秋操杯

 陳陽伸手將物件拿在手裡仔細看了起來,宋青雲也湊頭看了過來。

 大小接近手掌,杯體彷彿古老的匜,形如盛開的荷花,杯子內外均施以淡粉釉色,花梗則施以淡綠釉。梗的背面,散佈點狀墨彩,好像梗表小刺在花梗的背面,有一行墨彩楷書,內容為“大清光緒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記念杯”。

 蕊作器底,瓣為器身,梗作器柄。通身施以粉彩,釉色嬌嫩可愛,層次脈絡清晰鮮明,陳陽和宋青雲異口同聲說道,“清光緒秋操杯!”

 細節

 “啥?這是真的?”

 “哥,什麼杯子?”

 刀疤張了張嘴,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方子薇,又把到嘴邊的話咽回去了。

 “秋操杯,”宋青雲在旁邊緩緩開口解釋說道,“是光緒年間,為紀念清軍秋季操練而特製的紀念杯。光緒年間曾

經舉行過幾次秋季軍事操練,秋操紀念杯,是當時操練後的紀念品。”

 秋操杯聽起來怪怪的,不瞭解秋操杯歷史的人肯定不清楚為什麼叫這麼古怪的名字,古代瓷器沒有這麼不雅緻的名字。就像宋青雲說的,秋操杯,其實是光緒年間為紀念清軍秋季操練而特製的紀念杯,也是獎品,也是為了鼓舞軍心,鼓舞搖搖欲墜大清王朝的士氣。

 晚清,在經歷了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的慘敗後,各地反清黨派又起,山頭林立。清廷認識到時局的危機,要想在內外交困中繼續生存,就必須編練新軍,實行軍事現代化。

 於是,從 1905 到1908 年,也就是光緒三十一年到光緒三十四年,清廷分別在舉行了河間秋操、彰德秋操和太湖秋操的大型軍事演練。陳陽手中這隻杯子,就是第三次軍演在安徽太湖舉行完太湖秋操之後的紀念品。同時太湖秋操也標誌著大清政治軍事史重要轉折的。

 作為清廷“大閱兵”的紀念品,三次秋操共有三種秋操杯傳世:第一,邊款為“大清光緒三十一年河間附近秋季大操記念”的紅彩描金龍紋杯;其二,題銘為“光緒三十二年彰德附近大操記念”、圖案為大清龍旗的銅胎景泰藍杯;其三,就是這款為“光緒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記念”的粉彩荷花吸杯。

 “哦,原來是這樣!”所有人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了。

 柱子晃著大腦,真沒想到,大清還舉行過軍事演習,陳陽在旁邊聽完嘴角一樂,“這次太湖軍演,可是太有意思了,除了軍演以外,這秋操杯還有另個一意義。”

 陳陽將杯子重新放到桌面上,宋青雲從桌面上拿起看了起來,這玩意不值錢,流傳下來的不少,但是在江城、甚至京城都不多見,是件挺有意義的玩意。這杯子最主要的意義其實不是見證了太湖秋操,而是見證了光緒、慈禧去世。

 根據史料記載,慈禧太后批准的章程,秋操在1908年11月18-21日舉行,前三天在戰場角力,最後一天是閱兵式。慈禧太后派陸軍部右侍郎蔭昌、兩江總督端方為校閱秋操大臣。

 根據《太湖縣誌》記載:“先期設電報,築馬路,賓館、行轅紛紛營造。”小小的太湖縣城一時熱鬧起來,在太湖上一輩老人的記憶中,那個時候的縣城,到處都是扛槍的兵。縣城周圍的山上扎有營盤木寨,北門沙灘上搭了很高的臺子,說是皇上要來閱兵,到處掛起了大紅燈籠,一片喜慶的氣氛。

 華士龍在《從太湖秋操到與中山先生的幾次會面》一文中回憶道:“演習開始規定:1、演習所用槍彈、炮彈都應只是空響彈,不準有彈頭;2、炮兵距‘敵’30步內不準開炮,步兵距‘敵’10步內不準放槍;3、故違傷人者,有司論罪。佈置就緒後,演習正式開始。”

 據參演的第九鎮軍官華士龍回憶中提到,秋操每天戰況都十分激烈,且愈戰愈猛,整個戰場上殺聲震天,硝煙瀰漫,兩軍對壘,各顯神通,變幻無窮,官兵們似乎非常認真,不走過場。

 值得一提的是,南北兩軍都設置了氫氣球一具,這在那個年代屬於最為先進的裝備了,主要是用來偵察對方情況的,可見當時對這次秋操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