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大寶 作品

第92章 信命,但更信自己

 劉異不僅順利翻譯出了《左傳·莊公十年》篇,還是幾篇譯文中譯得最好的。

 結束時,他甚至還評論了一番。

 “《曹劌論戰》只適用於春秋時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過錯是在為將者讓所有士兵默認為每次擊鼓都要出擊。”

 眾人聽得一頭霧水,擊鼓不出擊,難道生火做飯啊?

 劉異接著說:

 “若我為將領,就會改了這條規矩,只有我自己的士兵才會知道第幾遍鼓開始追擊,第幾遍是佯攻,甚至可以改鳴金收兵為鳴金出兵,大家都學了《曹劌論戰》,那麼《曹劌論戰》既是繭也是耳。兵者,詭道也,反其道行之,必能迷惑敵人,或可取勝。”

 劉異講完這段,全場安靜,鴉雀無聲。

 每個人都陷入思考中ing。

 眾人都在想一個問題,如果在戰場碰上劉異說的情況怎麼辦?

 對方頻繁擊鼓,而我方堅信一鼓作氣的道理,誤判對方是真的要進攻。

 我方做萬全準備、蓄勢迎戰,結果對方營裡卻開始升火做飯、吃吃喝喝。

 因為敵方改了規矩,鳴金時才是正式進攻。

 等到對方擂到第七通鼓時,我方卻因為前六次頻繁應戰準備而疲憊,開始掉以輕心。

 結果這才是對方將士認知的第一通鼓。

 他們不是一鼓作氣,是鳴金才開始做作氣。

 到時我方士兵身心俱疲,而對方銳劍才剛出鞘,那麼結果……

 三位考官和兩位督考,忽然感覺渾身冷颼颼地。

 這少年怎麼這般陰詭啊?

 俞淵俞瀚白老先生,臉色倏地變得通紅。

 他忽然感覺羞愧。

 他剛剛領悟到一件事情:這是個他教不了的學生。

 難怪人家拒絕他,不肯入縣學。

 在旁側督考的楊志和文俊,此刻一個冷汗涔涔,一個眼神崇拜。

 楊志是在後怕。

 他雖然早知道劉異詭計多端,但沒想到對方深諳兵家伐謀之道。

 幸好我沒真的與他為敵,否則……楊志不敢往下想。

 文俊則是為有生之年能親自監考過天才而感到榮耀。

 這個劉異將來定是要飛黃騰達的,而我為天才監考過,我倆還說過話,這牛逼我能吹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