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 作品

一百十二 管天管地管風化


                 臨湖的街邊有七八家小飯館,翁記餛飩店是頭上的一家,一間門面房,簷下一塊店名招牌,門口是煮餛飩的急性子大鍋,正冒著童叟無欺的熱氣,飄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肉湯香味。

  老闆娘四十歲左右,胸前繫著白布圍裙,手拿木柄長勺子,一邊推動鍋中的餛飩,一邊招呼進門的客人。

  蔣賢來過幾次,和老闆一家熟了。老闆娘老家是江蘇武進,蔣賢告訴他,自己老家是江蘇丹陽,是鄰居縣。翁鐵叫他大人,老闆娘叫他老鄉大人,當他走到門口,老闆娘便笑嘻嘻地用常州方言打招呼:“老鄉大人來啦,裡面坐。”

  蔣賢和金管帶在中間靠牆的條桌坐下,老闆娘的女兒翁蘇端來一碟鹹菜和一碟炒青豆,放下兩雙筷子,用當地話問:“二位要點什麼?”

  “來兩碗餛飩,兩個燒餅。”蔣賢笑著說。

  翁老闆嘴大眼睛小,矮矮胖胖,像一個晚秋才成熟的大冬瓜。他關心兩件事,一是生意,二是老婆臉色,他惟妻命是從。他站在熱烘烘的爐子前,往火苗舔壁的爐膛邊貼帶黑芝麻的燒餅,又用鏟子剷出兩塊烤好的燒餅,放在盤子裡,他大聲應道:“來了——兩塊剛出爐的燒餅!”

  翁蘇把裝在白瓷盤裡兩塊黃黃的燒餅端來,放在二位貴客面前,剛出爐的燒餅散發出熱氣和香味。

  蔣賢一邊吃著炒青豆,一邊看化了淡妝的翁蘇,姑娘長得秀麗,身材也好,面白髮黑,一雙大眼睛如前面的湖水一樣清澈和閃著光亮。

  他想起金佩武說的話,要真納翁蘇為妾倒是很愜意的事,白天有人照料生活,晚上與美人同床共眠。不過,他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自己是有老婆的人,要守規矩,不能有非分之想,把她介紹給耿師爺,倒是兩全其美的事,他問老闆娘:“老鄉,幾個孩子?”

  “兩個女兒。”

  “都成家了嗎?”

  “老大出嫁了,還有翁蘇在家。”

  “我認識一個好人,一表人才,有學問有本事,給你女兒做個媒如何?”

  “家是哪裡的?”

  “就是武陽城裡的,我什麼時候帶他過來吃餛飩,你們看看人怎麼樣?”

  “好啊,好啊。”老闆娘爽快地說,她轉臉看女兒,翁蘇的臉紅了,頭一低,跑進裡屋,幫父親揉麵團去了。

  蔣賢回到縣衙,徑直去耿清的房間。耿清一個人住一間房,屋裡擺設用品也簡單,一床一櫃,一桌一椅,地上牆上有練功用的器具,桌上有發黃的《大清律》、康熙字典等書冊。

  耿清中等個子,寬肩膀,四肢健壯有力,臉龐光潤,上身是拷紗白衫,下身是府綢黑褲,他請蔣賢坐。

  蔣賢微笑著說:“剛吃完飯,站一會兒。”

  耿清站著不說話,蔣賢說:“耿師爺,我看你一個人,也該成個家了。我去翁記餛飩店吃餛飩,老闆娘也是我們江蘇人,她女兒還沒嫁人,我看那姑娘聰明勤快,人也長得漂亮,我冒昧介紹了你的情況,問了老闆娘的想法,她很樂意,什麼時候你跟我去看一下,怎麼樣?”

  耿清的臉微微有點紅,有些猶豫地地說:“我還是想回老家。”

  “你父母都不在了,回什麼老家?再說,官吏當官要回避,不能在省籍所在地任職,你回去,就當不了師爺了。”

  “官不能在本省,吏只要不在本府就行,我可以到常州府,鎮江府當師爺。當不了師爺,回家種田也好。”耿清說出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蔣賢摸著桌上發黃的《大清律》問。

  “當老百姓,不會因為一句話和一點文字問題,就坐牢殺頭,當朝的文字獄可不少,大人是知道的。”

  “那倒是,康熙年間有11起,雍正年間20多起,乾隆年間最多,有130多起。”

  “我是師爺,熟悉律例,按《大清律例》,文字獄案件都定為謀反罪,主犯和從犯全部凌遲處死,家族中滿16歲的全部死刑,15歲以下男性先閹割,然後與所有女性沒收為奴隸,多可怕,搞得人們噤若寒蟬,不敢說近代事。”

  “國家的事總得有人做,你先成家再說,先見見姑娘再說。”蔣賢熱情地說,他想起一件事,“昨天有人告狀,我讓張班頭帶人去拿人,你為什麼阻攔呢?”

  “那個案子不是什麼大案重案,讓鄉紳傳個話就行,讓張班頭帶人去,少則去五六個,多則十幾個,就會騷擾勒索被告,縣衙要儘量減少衙役下鄉。”

  “衙役敢敲詐勒索,就不怕杖責和坐牢?”蔣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