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魯肅的不世之功


                 劉備接過帖子看了看,心中不免大驚,若真按信中所言,雲長和荊州恐怕要失啊!

  作為盟友,的確應該在這時候知會一聲,人家東吳這次做的可是半點毛病都沒有。

  然而,東吳如此,你劉皇叔就應該一點表示都沒有嗎?

  再細想想,魯肅那番話術可謂精巧至極,先把吳侯摘出去,卻說有士族祠堂在江北,這什麼意思?

  既明示孫劉聯盟固不可破,又留下本地士族攻打荊州的可能。

  這樣一來,就算鬧起矛盾,最後吳侯也可以說,乃士族私自起兵,非吾之意。

  為回頭再次修好聯盟埋下伏筆。

  然而這些,諸葛亮已和劉備事先言明,大意如此:

  第一:魯肅雖非忠厚之輩,更非短視之輩,知當今天下大勢,只要魯肅活著,孫劉聯盟必不可破。

  他說的所有話,都是虛張聲勢,就算什麼都不給他,他依舊會不遺餘力的維持孫劉聯盟的穩固。

  第二:但若半點表示都沒有,王上必會落下口舌,對王上不利。

  王上若許其好處,當以蒼梧東部三縣與合浦東部三縣為禮,以此六縣偏遠睏乏,卻與江夏北部土地面積相當。以此堵江東之口舌,未必虧也!

  第三:當前王上新奪涼州,益州也未穩,邊境綿長,當固邊安內,重農重商!主公若許其六縣,魯肅必派兵攻打江夏北部,把戰場拉回東吳,從而緩解邊防之壓力。

  第四:魯肅拿到六縣,必然不會立刻交接,他首先要做的是立刻回江夏下令攻打江夏北部。

  待江夏北部打下來,六縣也差不多交割了,這時候就算發現六縣貧困,魯肅也說不出什麼來。

  劉備明白,魯肅此行,已將一個外交家的思維和手段展現到極致。

  而諸葛亮也在維持聯盟穩固和主公名聲的情況下,儘可能的保留了己方最大的利益。

  劉備合上冊帖,不禁讚許:“吳侯果然有誠意也!”

  魯肅嘆了一口氣:“我家吳侯也是無奈,但誰讓咱們打不下合淝。哎,若有機會,可否再借大公子一用,助我主打下合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