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劉備 作品

第440章 馬超奪天水,趙雲遇韓德


                 劉封始終認為,毫無底線的發善心,行聖母之舉,那是取死之道。

  得了一個所謂的仁義之名,卻給自己的部隊戴上沉重的道德枷鎖,最後在對手的嘲笑聲中,名聲和力量一起轟然倒塌,萬劫不復。

  便如劉璋一般。

  真正的仁義,從來都不是這樣!

  威懾強大,守護弱小,審時度勢,還要洞察人心!

  以此謀求同心協力,發展壯大。

  這做起來很難!

  需要極高的政治手腕。

  所以真正以仁義為名的政治,不是一般人的玩明白的。

  在劉封的操作之下,廬江饑民得以活命,無半分抱怨,皆感劉封活命之恩。

  劉封待另一批糧草送到,龐統與張飛突襲北道截獲了送往襄陽的糧草。

  有了這些糧草,劉封也開始給廬江饑民加糧,讓他們迴歸生產,休養生息。

  這期間,劉封走訪鄉間,詢問探訪各地縣令,里正,百姓。

  傾聽他們的心聲,幫他們籌劃來年耕種之地,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

  因為這兩年季漢三州有諸葛亮理政,劉封一邊帶著老婆旅遊,一邊就幹這種事來著,所以幹起來得心應手。

  繼續塑造一種悲天憫人,仁義無雙的人設。

  他知道,自己表現出來那部分多少有表演的成分。

  他信手拈來。

  但,想使百姓安居樂業,富裕幸福的心卻是真的。

  後人皆言: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劉封卻想建立一個恆強恆久的大漢。

  君王為保住皇位和統治,多用馭民五術,以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而劉封未來的理想卻是建立一個與之理念截然相反的國家:智民,強民,樂民,富民,忠民為宗旨。

  打造一個恆強的大漢帝國。

  劉封娶孫尚香,又立孫紹為吳侯。

  雖然逼死孫權,但於江東也很有名望。

  如此操作一番,整個廬江皆願死心塌地依靠季漢。

  劉封也在廬江這裡安扎下來,天天與民為樂。

  黃忠有些著急:“陛下,咱們什麼時候攻打建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