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盤點:給始皇帝劇透二世而亡 作品

第389章 十六,宋仁宗趙禎

  要是哪個穿越者心血來潮把仁宗這一朝包圓團滅了,語文書至少得薄個三分之二。

  天幕上。

  一襲文士袍的臣子拱手,“臣呂夷簡。”

  “臣晏殊。”

  “臣范仲淹。”

  “臣歐陽修。”

  “臣包拯!”

  “臣韓琦。”

  “臣狄青。”

  “臣王安石。”

  “臣司馬光。”

  “……”

  除此之外,還有僅僅只是名聲相對不顯的名臣如,文彥博、富弼、張方平、呂公著、曾公亮、魯中道、蔡齊、田況、王素、種世衡、吳堯臣、吳育等等……

  以上這些可大多都是宰輔之流,絕非什麼籍籍無名之輩,可不是用來湊數的。

  誇張吧?

  但是這只不過是政治一途上的人才罷了。

  比起他們,還有一夥兒人對於上過學的人而言,其實更如雷貫耳一點。

  畫面上笑眯眯的文人打了打折扇。

  “味道不錯,便以我之名命之,叫東坡肉好了。”

  彈幕上倒抽了一口涼氣。

  【臥槽……死去的記憶突然開始攻擊我,快讓他走!!】

  【快按住他的手!!】

  不錯,正是蘇軾。

  以此帶出來的,蘇軾蘇洵蘇轍。

  鼎鼎大名的蘇氏三兄弟。

  事實上,雖然誇張化了一些,但仁宗一朝的文人為語文書的半壁江山絕對是貢獻了相當一部分的偉力。

  唐宋八大家裡,其中倆人分散在唐朝。

  剩下六個集中在仁宗一朝,湊一桌麻將還多出來倆。

  而餘下的相對不那麼有名的,諸如張先、宋祁、梅堯臣、蘇舜欽、武宗元、黃庭堅、許道寧等等……

  誇張吧?

  但這還只是文學一道上的人才罷了。

  比起政治、文學這兩撥相對而言只對當局以及文學史有一定程度影響的領域,還有一個領域誕生出的人才對後世數千年的王朝發展都有著相當程度上的影響。

  ——理學。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

  嗓音清越的長袍文人含笑拱手,一雙眼中帶著洞察明銳。

  他說,“臣周敦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