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神秘的 作品

319亞歷山大vs珀爾修斯1

  軍團士兵的短劍在面對這些長矛時顯得力不從心,射程的不足讓他們在面對如此少的人時,也顯得無法前進,甚至開始被推向原來的起點。一旦速度較慢的方陣有時間追上並最終加入戰鬥,塔魯克德(子爵)普拉蒂克的進攻似乎就被永遠阻止了。

  但這只是暫時的勝利。因為阻止敵人前進是一回事,而消滅敵人則是另一回事。塔魯克德爾(子爵)普拉蒂克雖然暫時受阻,但並未被摧毀。珀爾修斯雖然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內心卻充滿了苦惱。因為他知道,雖然勉強止住了大軍的潰敗,但問題的核心還未得到解決。

  於是,他再次詢問側翼的情況,得到的回答依然是——“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而已。”這讓珀爾修斯感到無比沮喪。看到側翼毫無進展,他決定改變策略。

  眼尖的珀爾修斯早就注意到了敵人側翼的某種破綻,他決定嘗試一下新的戰術。他傳令下去:“既然我們很難突破馬車,就不要試圖接近後面的弓箭手,而是集中精力摧毀那些建築物。”

  這個計劃聽起來有些可笑,因為他們要求不要攻擊敵人最弱的地方——弓箭手,而是要求攻擊敵人最強大的地方——木製路障。但珀爾修斯有著自己的考慮。他注意到那些馬車是由牛拉的,旁邊有一個馴馬師。他要求部下專門瞄準那些馴馬師,殺掉他們或者迫使他們逃跑。一旦馬車失去控制,敵人的陣型就會大亂。

  使者聽到這個命令,差點嚇了一跳,生怕國王珀爾修斯發瘋了。但珀爾修斯並不是在開玩笑,他解釋道:“我發現那些馬車是由牛拉的,旁邊有一個馴馬師。只要殺掉他們或者迫使他們逃跑,敵人就不可能保護這些脆弱的目標太久。一旦堅硬的外殼跑掉,柔軟的內心就註定了!”

  珀爾修斯的計劃確實是這樣的——瞄準最脆弱的部隊,殺死他們,從而瓦解敵人的士氣,發起潰敗。他注意到那些負責看管牛並“操作”牛的飼養員並不是戰士,而只是穿著像奴隸和僕人的人。因此,他推斷殺掉他們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事實上,這些飼養員是後勤人員的一部分,負責搬運亞歷山大的各種營地物資的日常任務。他們沒有得到任何青銅盔甲或鍊甲,甚至沒有合適的盾牌。相反,他們只穿著一些由他們自己拼湊起來的皮革碎片,只拿著一面小盾牌和一把尖矛。因此,面對其他裝備精良的士兵,他們顯得很脆弱。

  作為軍隊的總指揮,亞歷山大沒有給這些人配備適當的裝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疏忽。珀爾修斯似乎準備利用這一點。亞歷山大這麼做確實有幾個理由。首先,他並沒有將這些動物飼養員歸類為軍隊的一部分。在他看來,這些人更像是幫手和臨時演員,負責為軍隊提供各種物資和服務。因此,他並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重視和裝備。然而,珀爾修斯卻看到了這一點,並準備利用這個疏忽來打擊敵人。

  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那就是亞歷山大對於眼前的戰局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那些排列在馬車後方的弩手們,其連續不斷的箭矢射擊足以令敵人方陣的敵意消散於無形,以至於前線的士兵們幾乎不會受到威脅。在這樣的考慮下,亞歷山大為了降低士兵們的危險,只給予了他們最少的武器來應對敵人。

  當然,他之所以這樣做,還因為他深信自己的中鋒力量已經得到了加強,足夠在任何不利因素出現之前,就贏得這場關鍵的戰鬥。這樣的自信,或許顯得有些傲慢,但考慮到亞歷山大最近一連串的勝利,誰又能責怪他的自高自大呢?

  有趣的是,那位發明了馬甲的人,儘管他的發明為戰馬提供了強大的保護,但他卻並未費心去為牛穿上盔甲。牛們除了自己的皮之外,再無任何防禦,這樣的狀況或許在開闊地帶能勉強抵禦一些攻擊,但面對尖銳的矛刺,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而這,恰恰成為了戰場上最致命的弱點。

  儘管馴獸師們可以在最壞的情況下,靈活地躲避方陣長矛的刺傷,但牛的龐大體型卻讓它們難以做到這一點。更何況,這些牛還被綁在了馬車上,無法自由移動,幾乎變成了任人宰割的靶子。隨著珀爾修斯的命令開始生效,亞歷山大曾經堅不可摧的右翼,開始緩緩地,但毫無疑問地走向崩潰。

  並非立即發生,但崩潰的過程卻引人注目。那些試圖撤退卻無法退到安全後線的士兵和牛,正在被一一瞄準並殺死。更糟糕的是,在這個特定的戰場上,珀爾修斯率領的7000人,遠遠超過了亞歷山大的4000人,這一事實進一步加劇了亞歷山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