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作品

前傳(9)

 夏瑛是個盡職的督陶官,自到任後便閉門謝客,一心投入御窯廠和瓷工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他常說:“陶人有陶人之天地,有陶人之歲序,有陶有之悲歡離合。”所以,他要以“本陶人之心,化陶人之語而出之。”

 數年後他講求陶法,於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揮,恤工慎帑,仿古採今,凡五十七種無一不精。當然這是後話了,於當下他有更加緊迫的事。

 楊誠恭任職督陶官期間雖勤勉有加,但手段不足,多年來安於現狀,業績平平,保守沒有幹勁,任安十九偕同一幫地頭蛇作威作福,景德鎮瓷業被弄得烏煙瘴氣。欺壓百姓,魚肉鄉里,橫行無忌,強搶土地房屋等惡行層出不窮,幾乎每日都會在城中上演,大小不計,傷亡不清,近日來表面看似有所收斂,實際暗流湧動,看不見的地方更加肆無忌憚。

 夏瑛立志肅清景德鎮陶瓷業的不良風氣,建立全新秩序,遂以“百採眾長,取法乎上”為指導,提出多項具體的改革措施。

 一、取消窯禁,避免柴價瘋長,一家獨大等現象,令各大柴行公平競爭,不得為哄抬柴價而禍民h之事。

 二、實行按勞分配製度,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相應調整窯工人數,削減不必要的開支。

 三、縮短窯弄,嚴禁為瓷器增量而不斷擴大窯弄,致使窯蓬倒塌等事故,嚴控窯弄、窯蓬等尺寸,務求科學。

 四、成立陶業監察會,統管三窯九會,凡舉報者,皆有賞罰。

 ……

 以安慶窯為試點,開始全面實施新政,有王瑜和各大窯廠坯戶的擁躉,改革得到廣泛支持。如此一來,安十九自然討不到好果子,與夏瑛之間的戰火直接燒到檯面上。

 適逢萬壽瓷聖意下達,竟是命運般的巧合,被他們押中了題!工部令他們以“四時常在”為題旨,上供今年的萬壽瓷。

 所謂一代督陶官,一代瓷窯戶,窯戶們的代代生息都掌握在督陶官手中。對於世代燒製御用瓷的湖田窯和安慶窯而言,這批萬壽瓷所代表的意義已經不止是乾隆萬壽的圓滿落幕,更事關整個家族的發展。而對徐稚柳和梁佩秋而言,這場比試擁有更加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