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作品

第78章

 說話間,臺上一側燈光亮起,筆直照射在圓月大小的雕花盤龍柱上,柱子上方是一件清乾隆仿龍泉窯青釉鳳耳瓶。

 鳳耳瓶是由盤口,直頸、直腹形成二階式的瓶身,在直頸的雙側加上雙鳳或雙龍耳,這種造形始於宋朝。

 宋代瓷器以素淨優雅為美。

 青瓷以河南汝窯的天青、浙江官窯的粉青、龍泉窯的梅子青、陜西耀州窯的橄欖青為主,其中龍泉窯的梅子青最為上乘,釉色講究,窯工們運用多次上釉的方法,使器物呈現出一種溫潤滋厚的感覺,成色深濃,晶瑩飽滿,可與翡翠媲美。

 在釉層失透的情況下,北宋時期盛行的刻、劃花裝飾不再使用,於是應運而生了堆塑浮雕技法,這種鳳耳、魚耳是南宋龍泉青瓷特有的裝飾風格。

 劉安介紹,宋代龍泉窯的真品存世稀少,所知有一件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另一件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而他們拍賣的這一件正是乾隆年間官窯出品。

 一聽官窯出品,戲樓內氣氛當即被點燃。劉安笑著說:“我們的拍品不存在壓軸之說,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文物拍賣的價格向來以稀缺程度為標準,所謂物以稀為貴,恰是出於這一點,越是稀少的古董,就越是珍貴,市場捧哏越多,追風者就越是盲目,加上文人墨客的追捧、歷代皇帝的喜愛,皇家御用為代表的階級象徵,以及各種禮瓷的外交,逐漸擴寬了文物市場,以至需大於供,則就有了仿古。

 徐稚柳說,仿古並不止存在於當世,在古時候就很盛行,清朝時到達巔峰,大規模仿燒五大名窯作品,不僅如此,亦有後期仿前朝的,進行各種形式和顏色釉的創新,而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研究過史料,近幾十年很多文

物流向香港、澳門等地古董市場,吸引了許多收藏家前去購買,以至古董市場魚龍混雜,有大批仿古瓷通過類似廣交會這樣的正當渠道亦或走私這樣的非正當渠道流到國際市場,數量相當驚人。

 景德鎮所見,不過冰山一角,而臺上這隻所謂乾隆仿龍泉窯青釉鳳耳瓶,就是實打實的假貨。

 他對仿古雖所知甚少,但清朝官窯出的瓶子,不說多,千百件還是見過的。梅子青之所以比其他青瓷釉色飽滿,是因為它的釉料裡氧化鐵含量更高。梅子青往下是豆青,其次是粉青和影青。

 其中粉青的釉料裡有鈷土礦,成色是湖綠色微泛藍色。

 這點藍,不細看的話是無從發現的,恰是因為他看得太多,早就形成某種視覺反射,一下子就能抓到細微之差。他轉身附在徐清耳邊說道:“乾隆皇帝好彩,粉青柔和淡雅,猶如青玉,光下看有藍光,和翡翠相比,透色和純淨度還是有區別的。”

 徐清料到是贗品,只沒想到一隻粉青瓶子,還要被炒作成梅子青來抬身價,知道真正的龍泉窯文物不可能流落到此,就給安上個後朝仿製和官窯出品,那就是皇帝御用了,起拍價當然不低。

 卡座裡陸續有人叫價,最後成交價竟高達七位數。

 後面陸續又出了幾件清朝的瓷器,類似康熙官窯紅彩錦地萬壽無疆盤,裡心有陽紋團花紋,是當年官窯為祝壽燒製,乾隆年間亦有仿燒,花樣沒變,而臺上的拍品裡卻加畫了五彩花鳥紋,彩與康熙彩也有細微差別,一看就是民國後期的仿製,絕不是當時官窯出品。價格按照官窯時期、流傳件數來算,亦是不菲。

 徐清全程用手機錄像,並未聲張,直到一件磁州窯白地黑花龍紋瓶出現在臺上,忽然有人站起來高聲質問道:“這不是真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