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露珠 作品

第十四章 分水嶺1

 牛糞,驢糞蛋是土路上,河溝裡,山坡上,五爺拿著鐵鍬是起來的。他雖說獨自一人,莊子裡分他一畝三分地,每天總是能挑滿兩籃子糞,倒在地裡,與黃土混合在一起,成了天然肥料。

 那個時候,莊稼收成雖然畝產沒有萬斤,可實實在在的,綠色食品。沒有一點化肥,農藥。六十年代的浮誇風害苦了一輩人,他們知道糧食養活自己,來之不易。

 就像五爺,奶奶這樣的莊稼人。

 今年是大豐收年,整捆整捆的麥子,從山裡,用最簡易的,原始的工具,木製架子車,整整拉了一個月,每天從早上,到晚上,不停歇,一天六趟,或者七趟。我,順風,老爸。

 到打碾場裡,垛起來的大麥墩子,滿滿一場,五個大垛子。

 冬三月,麥子整整打碾了八十麻包,一麻袋差不多二百斤,八九不離十。

 有糧千擔,倉裡裝滿。

 奶奶笑了,她從小到現在,算是第一次看見這麼多的糧食,老天爺開眼了。

 娃們不捱餓了。

 大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逢人便講,今年算是三神土地,開恩,大豐收年。

 也正是一九九六年,成了閒話中心的分水嶺。

 土地以後便成了老一輩莊稼把式的回憶,也是延續。

 各種化肥農藥廠家與鄉鎮府聯合起來,首先給廣大人民群眾做輿論導向,化肥農藥的好處,增產增量,還有其他的什麼,什麼好處。

 鄉政府幹部從公購糧方面著手考慮,對購糧方面的收購價優惠,引導群眾購買尿素,碳氨,尤其吹捧米國二銨多好多棒。

 黃土地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用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成了閒話中心的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