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露珠 作品

第九十一章 過年不一樣

 曾幾何時,人們沉浸在精神亢奮中,無論是農忙時,田間地頭,還是農閒官場裡閒言碎語,諞閒傳。集體勞作的積極性很高,就是手底下不出活,不出活不打緊,關鍵是年產糧食,往往每年都是那種青黃不接,各家各戶差不多一樣,斷糧缺吃的。

 口號喊的響,不如放屁來的快。很長一段時間,困擾著國家有關部門決策,嚴重的浮誇風后遺症,一直存在著,嚴重阻礙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出工出力不產量,直到一九七八年土地改革政策付諸實施。

 將近十年的變化,莊子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鄉政府,村委會,生產隊,各級領導幹部,老百姓眼裡是端上國家飯碗的公家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如同莊稼把式們收割麥子一茬又一茬,包村幹部,駐村幹部,和莊稼把式們一起忙碌黃土地,真正意義為人民服務。

 就是這個時期,莊裡的剩餘勞動力,在政府部門政策引導下,逐漸離開土地,靠出賣力氣掙錢,一發不可收拾。

 人們接受了新鮮事物後,腦子靈醒,總想著,改變各自家爛包的光景。

 萬盛是最早嚐鮮的,短短十年間,翻天覆地變化,家裡富的流油,遠近聞名的萬元戶,從而帶動了周圍閒散的勞動力,腦瓜子靈活,順應時代,當上了私人老闆,俗稱包工頭,唉,吃香呢,三大件應有盡有,四輪拖拉機,一磚到底的房子,在莊子裡,相當的醒目耀眼,土胚房與它相比,簡直一天上,一地上。

 思路開闊,決定出路。

 土改後,老一輩人撥算盤子兒,各有各的打算。有人覺得自己家的娃,天生就是勞苦的命,直接屬於思想落後型,做農活,賣力氣,萬盛就是典型的人物,

 有的老一輩人,覺得自己苦難一輩子,大字不識,苦自己也不能苦娃,政策開放,娃能唸書,就供養娃們唸書,讀書有出息。

 尕爸家的兩個堂哥,還有二哥都是跳出農門,知識改變命運,走上不一樣的生活。

 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通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莊戶里正經歷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變化。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蜂蜜飛在花叢中採花“大盜”。這些年來,家中有勞動力富裕的勤快點,畢竟勤能補拙嘛,絕大多數人家都套上新生活的馬車,把自己家的茅草屋,或者土培屋,推倒重新收拾成磚瓦房,闊氣的很,封閉式的全玻璃落地窗,明亮。

 少數幾戶,五爺,六爺他們早些年已經分家的,沒有勞動力去做這些事兒。養兒為防老,然兒將老子打的半死不活的,為了自己活的舒服安逸,將自己的親老子直接攆出去,新蓋的磚瓦房,兒子嫌棄老子邋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