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17,國王

  路易十八沒有子女,他的繼承人只能是他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查理十世國王;查理十世國王有兩個兒子,然而大兒子王太子沒有子嗣,小兒子貝里公爵被殺的時候,也沒有兒子,只有公爵夫人瑪麗·卡洛琳公主當時懷著孕,子女未知。

  按照法國古老的繼承法則,女性是沒有繼承權的,那也就意味著如果這時候懷著孕的卡洛琳公主生下來的是女兒,那麼王位就只能在未來眼睜睜地流到離王室最近的旁支宗藩手中——這個旁支,就是奧爾良公爵一族。

  奧爾良公爵,祖上是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利普王子,此時也是血緣和王室最為接近的王族支系。

  血緣上的尊貴,既讓他們擁有了大筆的財富和榮譽,又讓他們擁有了覬覦王位的野心,在大革命時代,當時的奧爾良公爵就積極投身革命,以此來動搖王室的統治,一度公爵的宅邸羅亞爾宮成為了革命領袖們的聚會場所,公爵甚至主動放棄了貴族頭銜,並且改名為菲利普-平等,以此來討好群眾。

  後來,在路易十六的審判當中,這位公爵投下了贊成票,支持對路易十六處以死刑。

  然而他卻沒有能夠駕馭住革命的烈火,在接下來的大恐怖時代當中,這位投機革命的公爵最終還是被雅各賓派送上了斷頭臺,所有的陰謀也成為了黃粱一夢。

  公爵雖然身死,但是他的血脈和野心卻沒有斷絕,他的兒子路易-菲利普逃離了法國,並且最終隨著波旁王室的復辟又回來了,重新取回了奧爾良公爵的頭銜和大筆財富。

  波旁王家並沒有忘記奧爾良公爵一家當年的所作所為,甚至還有人痛罵他們為弒君犯;而奧爾良公爵一家也沒有忘了祖上相傳的野心,到處收買人心,和王家唱對臺戲,其野心可謂是路人皆知。

  可以想象,貝里公爵的死,給波旁王家帶來了多大的恐慌,又給奧爾良公爵一家帶來了多大的希望——他們眼看就要以和平手段,兵不血刃地拿下王位了。

  然而,在最後關頭,命運再一次垂憐了多災多難的波旁王室。

  1820年9月29日,貝里公爵夫人在杜伊勒裡宮內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小王子立刻就成為了波旁王家未來的繼承人,查理十世國王把他稱為上帝賜予的孩子。

  而奧爾良公爵和他們的支持者,眼看到手的王位旁落,更加充滿了憤怒。

  他們利用當時公爵夫人生下孩子時,王室親貴不在場的事實,大肆散佈謠言,宣稱這個兒子是被替換過的,公爵夫人拿著一個外面抱養過來的孩子替換了自己生下的女兒。

  (早先為了確定王室繼承人的血統,法國王室曾有規定,王后生育的時候王室親貴們必須在場。但是這條規矩早就被路易十六在位時期廢除了,他捨不得讓自己王后在承受分娩痛苦的時候還要被眾人圍觀,因此公爵夫人並沒有違規。)

  在奧爾良公爵的刻意操作下,這謠言到處散播,並且讓那些對波旁王室心懷不滿的反對者們大肆宣揚。

  血統是貴族們最為在意的東西,質疑孫子的血統,比任何攻擊都更要讓國王勃然大怒,他是絕不會原諒奧爾良公爵的。

  “看來我要採取斷然措施,把這群寄生在王國的蟲子們統統消滅。”他憤恨地說。

  “陛下,目前不宜妄動,公爵有很多支持者。”首相連忙勸諫。

  “如果現在處理,我們還來得及,再猶豫恐怕都來不及了。”國王回答。“我要把他們統統都抓起來!”

  首相一陣默然,他知道這個話題自己目前不宜參與,於是思酌片刻之後,決定轉開話題。

  “駐維也納大使泰勒溫伯爵,熟知東方事務,並且之前和萊希施泰特公爵公爵見過面,對他至少有點熟悉,我建議派他去一趟君士坦丁堡,想來他可以妥善處理好。”

  “就這樣吧。”國王點了點頭。

  奧爾良,波拿巴,一內一外,都讓他煩悶至極,稍微處理不好,都是禍害無窮。

  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年事已高,王太子昏庸無能,孫子還年幼無知,如果再拖下去,天知道會發生什麼。

  “是要為此做出準備了。”思酌片刻之後,他又強調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