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50,膽識與宣言

  1824年9月,路易十八去世,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繼位,成為查理十世國王,他和他的助手們,都醉心於極端的正統主義政策,並且矢志不移地想要彌補過去幾十年來舊有的統治階級在大革命的狂潮的當中所受到的創傷。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在他登基之後就和自己的首相維萊爾伯爵一起,通過了多項法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十億法郎”法案,其主要內容就是向法國大革命期間財產被充公變賣的貴族提供賠償,總數十億法郎。

  剛剛經歷了幾十年動亂的法蘭西,政府當然不可能有那麼多現金,這十億法郎就成為了長期公債,由流亡貴族們的長期持有,政府會從國家財政當中專門劃撥資金來償還。

  換言之,王國政府以法律名義規定國民對流亡貴族們欠了十億法郎債務,必須承擔鉅額本息。

  以當時法郎的幣值來說,十億法郎大約相當於300噸黃金。

  這一項法案的推出,立刻就引發了民怨沸騰。

  那些跟隨著波旁王室流亡國外、好不容易才回國的貴族們當然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當年他們在革命浪潮當中差點性命不保,哪怕僥倖逃到國外,自己的身家財產也被革命政府沒收並且拍賣了,合法財產損失慘重,理應得到補償。

  然而,大多數底層人民卻完全不認可這個理由——畢竟,所謂領主老爺們的財產,說到底不就是靠著對領民和佃戶們不斷壓迫而得來的?

  農民們千百年來都承擔著領主老爺們沉重的苛捐雜稅,時不時地還要為老爺服勞役,那麼多年的沉重壓迫,被大革命一次清算都還嫌輕,怎麼可能還要在供養本來就已經非常龐大的國家機器的情況下、額外再擔負十億法郎的鉅額債務?

  兩方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幾乎無法調和,對下層勞動人民來說,怨憤自然而然地就集中到了查理十世國王和他的政府那裡。

  對艾格隆來說,查理十世國王執行如此倒行逆施、反動透頂的政策,無異於就是在給自己送上了宣傳炮彈。

  他不僅僅可以指責波旁王室罔顧民意,更加可以藉機延伸開來,質疑他們的“政治道德”。

  畢竟,僅僅為了討好極少數一撮人,查理十世國王就可以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動,他還有資格去統治這個國家嗎?

  再進一步來說,這也許並不是一次孤立的反動措施,而是一場試圖把法蘭西拉回到1789年之前的大計劃的開端?

  艾格隆不管查理十世國王到底是怎麼想的,但總之他就是要拼命地渲染“國王就是想要讓國家回到1789年前”。

  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農民們最深層次的恐懼。

  農民們對大革命期間宣揚的自由和平等基本沒有什麼共鳴,那些美好的字眼在他們看來都是城裡人的玩意兒,但是對大革命期間他們從領主老爺那裡得到的土地,他們卻視作為命根子——一塊土地,可以家傳的土地,對農民來說就是一切。

  大革命所發生的財產變動,尤其是土地變動,是絕對不可以再觸碰的禁忌,就像絕對不能再打開的約櫃一樣。

  而艾格隆,故意就要拿這個禁忌來招搖,猶如是鬥牛士們揮舞紅布來挑動鄉民們最敏感的神經。

  “這十億法郎將會成為掛在你們和你們後代的絞索,讓你們揹負根本就毫無合法理由的負擔,讓你們在和平當中窒息!你們揹負著稅,你們就是王國財政的基石,你們沒有任何權利卻要承擔最承重的負擔,當年如此現在還是如此!你們吃的鹽,買的酒,都等於在為他們這些無恥之徒的揮霍填補賬單!”

  艾格隆一字一頓地對著人群說,“而這還不夠,他們的慾望永無止境,因為他們花錢揮霍的本領是世代相傳的,什麼也填補不了他們虧空的賬單!你們以為支付了這一次就夠了嗎?不,一旦讓步就是永遠讓步,一旦認輸就是無窮的認輸,你們已經看到了你們被剝奪了多少權利,接下來在你們的沉默當中,剩下的權利只會被剝奪更多,直到有一天,會有一位老爺的管家騎著馬來到鄉間,告訴你們這片土地自古以來都屬於他們,屬於這些永遠作威作福的老爺們,告訴我,你們接受了這樣的命運嗎?你們是否真的天生願意成為他們馴服的綿羊,毫無怨言地提供自己的羊毛?”

  接著,他又大聲重複了一邊。“你們願意嗎?!”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