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30,公國的規劃

  他對這個他一手締造的公國,態度也在變化當中。

  在一開始,他只是把這裡當成了自己搶下來的領地,一個旅途中偶然的落腳地,或者說中轉站,他只打算在這裡呆上一段時間就離開,所以也懶得管這裡的死活;可是看到法利亞神父為這個公國如此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甚至在耗盡自己的生命力之後,他開始慢慢地改變了想法。

  他不想讓神父的心血白費,也希望讓這個公國在以後也能夠長治久安下去,成為波拿巴家族的一份“祖產”。

  相比於風雲變幻時不時改朝換代的法蘭西,這個寧靜、偏僻的巴爾幹半島小國,何嘗不能當做是家族最後的退路呢?

  一想想原本煊赫輝煌的哈布斯堡家族,在原本的歷史線上,最後竟然落到了沒有一寸領土只能當個流亡的空頭王室,他就不禁心有慼慼。

  也許隨著特蕾莎臨近預產期,他漸漸地也有成為父親、乃至成為別人的“祖先”的自覺了吧。

  這些東西,他無法對任何人傾訴,只能埋藏在自己心中。

  於是他就開始投入精力,開始著重建設這個新生的公國。

  當然,哪怕是想要建設,也不能胡亂行事,必須分清輕重緩急,不然只能適得其反。

  他的資源有限,公國是個小國,無論人力物力都相當寒酸,他自己雖然還有點錢,但那點錢讓一個人當富翁自然毫無問題,要想建設一個國家就完全是杯水車薪了。

  再加上公國之前因為連年的戰亂,現在可謂是百廢俱興,財政收入也相當微薄。

  所以,從現實角度來說,他必須控制建設的規模,不能讓公國現在僅剩的資源被消耗乾淨。

  這就是一個悖論——如果他不想搞任何建設,只是當一個征服者取代之前的統治者,讓這裡的人民原封不動地延續之前的生活,那麼人民並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他們一直以來的生活都很痛苦,艾格隆也不會讓他們更加痛苦了,他們會默默地繼續生活下去,忍受新的統治者;但一旦艾格隆為了他們的未來,想要做點事,那就要發動他們搞建設,需要抽調勞動力,需要消耗大量儲存物質,需要花大筆的錢——那麼他就一定會在最初這個時期內,讓公國的人民生活質量下降,會讓公國本就不足的物質力量更加雪上加霜。

  權衡之下,艾格隆只能做出了最符合邏輯的選擇——先集中能夠動用的絕大多數人力和物力,建設約阿尼納城,以及周圍的區域,把它建設成公國的絕對中心——城外的引水渠工程,就是他整個計劃的最重要一環。

  一來,建設首都可以提高他這個公國統治階層的凝聚力;二來,首都的資源絕對碾壓周邊之後,他就有了更強大的鎮壓能力,那時候就可以更大規模的徵發勞役和稅收、而不用擔心激起叛亂和反抗了。

  接下來,他打算擴建港口,發展對外的商業,擴大王國的稅收基礎。

  再接下來,公國的財政實力更加充實之後,就可以按照規劃去逐步發展其他地方了。

  這是一個相當長期的規劃,而當它進行之後,艾格隆估計已經不在約阿尼納了,但即使如此,他仍舊希望這個規劃能夠順利執行下去。

  他是約阿尼納公國的實質統治者,自然也對這個公國的未來負有一定的義務。

  這些結論,都是艾格隆和法利亞神父以及其他幾位高參,在多次開會討論之後得出來的結果,他不打算都告訴給海黛。

  海黛就當好她這個名義上的君主就行了——反正她肯定也不在乎這些細節。

  “陛下,您在想什麼呢?”也許是察覺到了他在思索,海黛禁不住詢問。

  “我在考慮如何讓我們的公國更加長治久安。”艾格隆隨口回答,“現有的架構只能保證一時的太平,卻無法激發它的活力,相反只是暫時依靠暴力把所有潛在的不滿壓制住了而已,如果我們不盡早排除障礙的話,那麼遲早有一天,積壓已久的憤怒會讓這個國家永無寧日。”

  海黛眨巴著眼睛,似懂非懂地看著艾格隆。

  “您……您是指什麼呢?”

  “海黛,你是否虔敬於主?”艾格隆突然問。

  “那當然了!”

  海黛的眼睛裡閃過了一絲驚慌,然後連忙大聲回答。“陛下,自從受洗之後,我時時刻刻都在感謝主賜予我的恩惠,絕沒有一刻忘記自己是主的子民……請您相信我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