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67,偷師

  他想要爭取普羅大眾的支持,他們的優點是人數多,但是他們的缺點也非常突出,那就是分散,不光人分散,他們的力量也極為分散,而且其中的大多數也沒有多少財產,哪怕支持他也無法給他貢獻多少支援。

  所以,他要審時度勢,不能將希望完全寄託在“民意”上,而是要尋求一些精英階層人士的支持,也只有得到這樣的支持,他才能夠榨取到足夠的恩惠,去繼續拉攏普羅大眾,維持自己的威望。

  艾格隆站在小樹林的籬笆邊,靜靜地看著覆蓋著積雪的樹林在冬風當中搖曳,時不時有積雪從枝葉上落下,猶如是為大地撒上脂粉。

  他正欣賞著鄉間的雪景,為了不打攪他的興致,周圍空無一人,不過不遠處有人在暗哨當中把守,確保農莊的絕對安全。

  萬籟俱寂當中,突然有一陣輕輕的腳步聲傳來,猶如是踩在了沙子一樣吱吱作響。

  艾格隆沒有回頭,因為來人就是他自己叫過來的。

  果然,腳步聲在離他幾步距離上停了下來,接著,來者恭恭敬敬的聲音在他的背後響了起來。

  “陛下,您召我過來,是有什麼吩咐嗎?”

  這正是他的堂兄查理親王了。

  因為艾格隆已經有了兒子,所以“拿破崙三世”這個名號,註定都落不到他的頭上了。

  自己奪走了他“未來曾經有”的名號,而且不止奪走這麼一點的東西而已,自己還奪走了他的創意。

  在歷史上,他的堂兄拿破崙三世就是如同自己現在這麼做的,他是一個玩弄兩面平衡的專家,一方面以一次次自己設置議題的公民投票來為自己博取威望、塑造合法性;一方面又用寬鬆的信貸金融和繁榮的經濟增長來拉攏精英階層,最終讓人們一方面都不怎麼喜歡帝國,一方面卻又讓帝國跌跌撞撞地維持了二十年之久,堪稱“政治魔術師”。

  艾格隆並不是一個能夠未卜先知的天才,想要成功,最穩妥的辦法自然也就是參考先例(現在則是未發生的“後例”),也就是說他要向自己的堂兄學習。

  他現在所處的環境和堂兄極其類似,都是波拿巴家族的繼承人,都勢單力孤只能寄希望於法蘭西國內的變動送自己上青天。

  比較而言,他的形勢更好一些,因為他是皇帝的唯一血脈,他天然的就具有所謂的“號召力”,而拿破崙三世只是皇帝的侄子而已,他很難得到皇帝支持者們發自內心的熱愛;而且艾他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直屬力量,雖然薄弱,但是至少擁有了足以走上舞臺的資源。

  歷史上的拿破崙三世實力更加弱,所以他不得不把事情做得更加極端一些,他拼命地為自己造勢造輿論,他寫書,在報紙上發表各種評論蹭時事熱度,還跑到法蘭西國境內發動了兩次軍事政變——

  從軍事角度來看,他發動的兩次軍事政變都毫無意義甚至有點可笑,沒有大軍也沒有組織,只是單純的騷動而已,馬上就被鎮壓了,可是即使他自己知道這種做法絲毫沒有意義,他也硬著頭皮這麼幹了,最終被抓了起來,投入監牢當中。

  他寫書發表爭論,是為了製造輿論,亮明立場,博取基本盤;他一次次以卵擊石的政變,不是為了藉此一舉成功,同樣也是為了讓人記住他,表明自己的決心。

  毫無疑問這麼做非常危險,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成功,也許他最終只能以跳樑小醜般的可笑姿態被記載在歷史書上,慢慢被人遺忘,但是他還是執著地做到了底,一次次地以卵擊石,最終他等到了那個時機,乘著又一次革命的東風,回到了法蘭西,然後藉助自己的名字競選了法蘭西的總統,最終又藉助著總統的權力和一幫親信、以及投機分子的支持復辟了帝國。

  在歷史書上,拿破崙三世因為輸掉了普法戰爭而被嘲笑了一個多世紀,他20多年的功業也為此一筆勾銷,以一個滑稽可笑的姿態留在了人們的記憶當中。

  但撥開迷霧,仔細看看他這一生經歷,卻可以看到,這個“小丑”曾經一無所有,他如果真的無能而且可笑的話,絕對不會被任何人記住,只能一事無成地默默消失在長河當中。

  但是他操縱輿論,玩弄權術,一次次地以卵擊石,甚至賭命,最終他頑強地以醜陋的步態,搖搖晃晃地走上了法蘭西的最高舞臺,讓帝國奇蹟般的重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