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19,政治期貨

  說完之後,他就像是個剛剛交完作業的學生,忐忑不安地看著面前的“老師”。

  塔列朗親王的臉上並沒有露出嘲笑,但是也沒有讚許,他只是輕輕地搖了搖頭,“你的思路大體上是正確的,但是你對了一半;不過這也不怪你,你錯誤的一半,只是因為你的信息不夠通常,所以對時局的把握不夠精準而已……”

  對塔列朗的評價,瓦來夫斯基伯爵非但不覺得羞愧,反倒是鬆了一口氣,畢竟能在塔列朗親王面前“對了一半”,那絕對是一種莫大的光榮了。

  “那麼剩下的一半是什麼?”他小心翼翼地問。

  “喬治四世國王活不長了,他已經病入膏肓,很明顯將在近期死去,而他的死,必將帶來英國政府的巨大變動。”塔列朗親王倒是也沒有賣關子,而是向亞歷山大解釋,“他死後,託利黨政府必將失去靠山而垮臺,所以我們要為政局的變動做好準備。”

  喬治三世國王在1760-1820年間統治了英國60年,由於他傾向於託利黨,所以在他的默許下,英國政府處於超過了半個世紀的託利黨長期執政;在他死後,他的長子喬治四世國王登基。

  喬治三世在晚年多次精神病發作無法處理國事,所以從1811年起當時還是王太子的喬治四世就已經擔任攝政王,實際統治英國的,所以喬治四世的政治格局也同樣被他繼承和延續了下來。

  所以,雖然喬治四世國王和喬治-坎寧,以及威靈頓公爵等等託利黨寡頭關係都並不太融洽,但是他仍舊延續了長期的託利黨政府。

  但是如果喬治四世國王去世,那麼情況就不太一樣了,由於二王子已經死了,所以繼承王位的將是三王子威廉,而這就必然會帶來政局的劇烈變動。

  倒不是說威廉王子會完全調轉父親和兄長的統治政策,而是喬治四世時代進行了極為重大的改革,一反之前對天主教徒的壓制政策,轉而允許天主教徒擔任公職,並且解除其他政治權利限制或者政策歧視。

  喬治四世國王以及現任首相威靈頓公爵都不是什麼自由主義者,他們推動天主教徒解放也是因為形勢所迫(事實上威靈頓公爵是曾經是堅定的反對者,他雖然出生在愛爾蘭,但是他是英國新教徒殖民地主的後代,而且對愛爾蘭的本地天主教徒十分厭惡,認為他們都是潛在的逆賊),但是看到來自各方面的政治壓力、尤其是自由主義者們越發強大的政治能量之後,他們權衡幾年後終究還是做出了讓步,著手進行了改革。

  可想而知,從亨利八世開始,連續三個世紀壓迫天主教徒的英格蘭,在通過了《天主教解放法桉》之後,會引發多麼大的政治爭議。

  託利黨內因此產生了長達數年的分裂和論戰,哪怕是贏得了滑鐵盧戰役、拯救了英國的威靈頓公爵也不免遭到了黨內的攻擊和質疑,長期執政的託利黨體制也隨之搖搖欲墜。

  如果喬治四世國王繼續活著,那麼危機尚且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但是眼下,國王已經病入膏肓,隨時可能去世了。

  一旦國王去世,新國王上臺,那麼威靈頓公爵在黨內外壓力的逼迫下,必將選擇掛冠而去,暫且遠離因為《天主教解放法桉》而引發的紛爭,接下來群龍無首的託利黨內閣也自然將會分崩離析。

  “也就是說,您認為,在時隔半個多世紀之後,輝格黨將會上臺執政了對嗎?”聽完了塔列朗親王的解釋之後,瓦來夫斯基伯爵做出了結論。

  “是的,從種種跡象表面,英國馬上就會發生巨大的政治變動,一個全新的內閣將會在幾個月內拔地而起。”塔列朗親王回答。

  “那您認為我們應該從中做什麼?”瓦來夫斯基伯爵連忙問,“他們對法國的政策會有什麼劇烈變化嗎?”

  在瓦來夫斯基伯爵看來,所謂託利黨和輝格黨都無非是貴族寡頭們的團體而已,他們之間的相同點遠遠多於不同點,他們一同享受著英國殖民擴張所帶來的利益,並且心安理得地以各種冠冕堂皇的名義侵略和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