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65,輕信

  “作為一個外交官,您確實口才了得。”威靈頓公爵靜靜地聽著,直到等說完之後,他才緩緩開口,“但是,我必須提醒您,我一生當中,已經見慣了外交官們用最美好的言辭來包藏他們的禍心,也許您也做了不少。正如同您所說,我對比利時人民充滿了好感,甚至用有點冒犯的話來說,我一生最輝煌的頂點就是在比利時得到的——

  總體來說,我希望那裡的人民能夠享受和平與繁榮,但是這不應該以破壞整個歐洲的安寧為代價,如果羅馬王認為可以靠著那裡的動亂來脅迫我們英國人為之讓步的話,那我認為他有點過於天真了。”

  威靈頓公爵直截了當的回應,讓巴薩諾公爵明白了,此時英國人確實對陛下疑慮重重,所以對他的提議本能地就感到有些抗拒,而這種抗拒確實也是事出有因的,畢竟在不久之前,法國就直接吞併了比利時,他們害怕這種“獨立”又成為吞併的幌子,或者是逐步“切香腸”的第一步。

  “首相閣下,我對您充滿了尊敬,您在滑鐵盧所獲得的榮譽雖然是建立在我國人民的痛苦之上的,但您獲得它也是實至名歸。雖然我們曾經是敵人,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過去,我對您並不懷有任何敵意,陛下也同樣如此!請您不要誤解陛下的用意,他對比利時的同情和關切僅僅是出於法國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已,絕無吞併或者變相吞併的想法,如果英國政府支持他的提議的話,他可以與英國、或者任何一個愛好和平的大國簽訂協議,保證尊重比利時的獨立,並且絕不干涉它的內政。請您相信,對於過去那些連綿不絕的腥風血雨,他和您一樣教訓深刻,並且絕不願意再重演一遍。”

  在巴薩諾公爵的解釋之下,威靈頓公爵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一點點。

  他倒不是相信對方種種保證——這些保證在外交上是毫無意義的——他是從對方的言辭當中,窺探到了他還沒有見過面的那個少年人的想法。

  其實,他雖然不動聲色,但是這些年來英國人同樣也知道,在比利時被荷蘭併入之後,當地人的反抗一直從未斷過,所以在英國政壇內部,早已經產生了“要不乾脆讓比利時獨立建國吧”的想法。

  但是這個想法卻一直還沒有成為主流的意見——因為法國太強大了,強到了可以輕易震撼任何鄰國的地步。

  哪怕把比利時併入到荷蘭當中,這個合邦國家尚且難以和法國抗衡,一旦比利時獨立,豈不是更加弱到無法抵抗了嗎?

  正因為對法國的戒備,所以英國政府一直都沒有將這個想法付諸實施。

  然而,隨著法國發生了動亂,比利時也隨之開始動亂了起來,荷蘭對比利時的統治看上去已經搖搖欲墜,如果想要繼續維持統治的話只能進行血腥的鎮壓,而一旦開始這種鎮壓,就將引發更大規模的動亂,最終把周圍的大國都捲進來。

  如果是這種結果的話,那英國人同樣也不願意看到,因為此時對英國人來說,打仗並不是最優先事項,它的經濟此時正因為技術的發展而蒸蒸日上,它的工廠和商船正在為不列顛帝國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作為現行秩序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和平自然是對它最有利的。

  它既不想要出兵幫助荷蘭鎮壓革命繼續維持對比利時的統治;也不想要看到各個大國藉機又把勢力滲透到低地當中。

  威靈頓公爵靠著戰爭一步步從低級地主的毫無前途的次子,變成了英國貴族體系最高等級的貴族、變成了位極人臣的首相,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嗜血好戰的狂徒,當不列顛需要戰爭的時候他會全力以赴,但是他不會去打多餘的戰爭。

  冷酷現實的英國人,面對著如今兩難的現狀,原本被束之高閣的想法又被重新拿到了檯面上。

  如果比利時獨立建國而且成為一個和平的小國,那麼英格蘭面對世界的窗口就會平靜下來,它將不用擔心任何外界的侵擾,它的和平和繁榮將可以繼續延續下去,日不落帝國的太陽不會落山。

  而這時候,來自法國的提議、羅馬王的邊境演講更是成為了一種催化劑,進一步加速了英國政壇對比利時問題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