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50,終點

  可是對艾格隆來說,年邁的拉法耶特侯爵卻並不那麼刺眼。

  雖然拉法耶特侯爵在之前和奧爾良家族合作,試圖推翻波旁王家之後擁立奧爾良家族登上王位,但是那畢竟是“群雄逐鹿”,各有各的立場,並不算什麼罪行。

  而且,在艾格隆重返巴黎之後,當時擔任巴黎國民自衛軍的拉法耶特“識大體”,在和艾格隆短暫談判之後,主動選擇放棄抵抗,讓艾格隆得以兵不血刃地奪回了首都,對艾格隆來說,他也算是立了一功,至少得到了不被清算的資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解除職務之後,雖然計劃失敗,但拉法耶特的政治慾望並沒有完全消失,他回到家鄉參加了艾格隆組織的議會選舉,並且以自己的威望當選了議員。

  當時操盤選舉的諾瓦蒂埃侯爵,暗地裡問過艾格隆,讓不讓這位侯爵當選。

  艾格隆直接就回復說不必針對他耍什麼手段,畢竟他已經生不出什麼事了,而且他的政治立場傾向於君主派,又和波旁王家勢不兩立,所以就算和波拿巴家族有恩怨,他一定也能夠接受波拿巴家族的皇朝。

  果然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拉法耶特侯爵在成為議員之後,並沒有加入到任何黨派當中,只是以一個獨立的、溫和反對派的身份參與到議會事務當中,在議會發言當中,他對帝國政府確實有過不少批評之詞,但主要是集中在政府“手段粗暴、壓制輿論”等等不痛不癢的地方,對艾格隆和帝國政府主要的施政反而不做過多評價——可想而知,經過了幾十年的沉浮之後,已經老去的拉法耶特,確實也不想再折騰了。…。。

  對於這種只是在嘴上抱怨幾句的無害反對派,艾格隆是非常能容忍的,正好可以顯示自己的寬大為懷。於是兩個人之間相安無事,甚至偶爾在公眾場合見面的時候,艾格隆還會向這位“活化石”問候幾聲。

  而和拉法耶特侯爵等人站在一起的是政府成員,為首的自然就是帝國首相塔列朗親王。

  這位更是重量級人物,雖然他曾經也是拿破崙皇帝的重臣,雖然他靠著皇帝才得到了親王的封爵,但是在皇帝執政後期兩個人已經完全鬧翻,他幾乎是被轟著從外交大臣的位置上趕下了臺。

  而塔列朗親王自然也不含糊,從被趕下臺之後,他就積極參加法國國內和國外反對拿破崙的陰謀,洩露各種情報,甚至在1814年攛掇拿破崙的將帥們一起抗命,逼迫拿破崙皇帝退位。

  如果有個“拿破崙最討厭的人排行榜”的話,塔列朗親王絕對可以穩站前三之一,甚至有機會問鼎榜一。

  然而,歷史慣常會開玩笑,因為波旁王家也特別恨塔列朗,所以把他冷落在了一邊,為了奪回權勢,塔列朗又和波拿巴家族暗中勾結在了一起,並且以自己多年多次豐富的政變經驗、以及積累的政治威望和人脈,幫助艾格隆奪回了皇位,他自己也在事後的酬功當中成為了帝國的首相,並且成為了艾格隆執政前期不可或缺的元老重臣。

  皇帝失去了一切最終客死孤島,親王卻笑到了最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還能觸摸權柄。

  他甚至還是葬禮上的貴賓和主持者之一。

  任何一個熟知當年內情的人,恐怕都會覺得此情此景有些唏噓。

  在皇帝迴歸巴黎的盛大葬禮上,拉法耶特、塔列朗,“四大叛徒”居然集齊了一半,如果不是因為艾格隆一回國就清算了已經成了死老虎的馬爾蒙元帥、再加上奧熱羅元帥1816年就已經死去的話,估計他們都能一起以“帝國中堅”的身份來參加皇帝的葬禮,這實在是有點諷刺。

  不過,見慣了大革命時代風雲變幻的拿破崙皇帝,就算在天有靈,對此也只會付之一笑吧……小場面小場面。

  當炮車經過廣場的時候,塔列朗親王、巴薩諾公爵、拉法耶特侯爵、諾瓦蒂埃侯爵等人,也紛紛走上前來,向皇帝致以哀思。

  他們都是親自和皇帝打過交道的老政治家,腦海裡也回憶起了當年的往事,自然人人都神情複雜。

  在這些人當中,塔列朗親王是最平靜的,他佈滿皺紋形容枯槁的臉上,此時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是淡然看著面前的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