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122章 瘋狂刷題開始了!

  嗯,這套規矩對於朱勇、丘松這些勳二代和官二代來說,自然是沒有什麼卵用的。

  別說舉人功名了,他們現在身上連個秀才功名都沒有。

  因此會試肯定是不能參加的,但是可以參加應天府鄉試,先考個舉人功名再說!

  這三小隻的水平,李弘壁還是清楚的,只能說拉胯來形容。

  所以正常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那就只能動用不正常的方法了。

  大明王朝的科舉制度,現在還不完善,八股文也僅僅只是一個雛形,並未真正落實到位。

  而這恰恰就是三小隻的機會。

  因為有人已經這麼幹了,而且成績很是突出!

  那就是江西讀書人,尤其是江西吉安士子,出了名的科考主力大軍!

  比如解縉,比如胡廣,比如楊士奇,比如胡儼,比如金幼孜……內閣七大臣裡面有五個都是江西人!

  而這僅僅只是大明科舉的一個縮影!

  歷史上有一句名言,“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

  據歷史記載,有明二百七十六年間,江西省誕生一萬餘名舉人,以吉安和南昌兩地最多,大約佔到整個江西省舉人總數的一半多。

  甲科進士中,江西省的學子更是表現出驚人的科舉天賦,整個洪武期間共錄六科進士八百八十一名,江西佔到一百四十七名,僅次於浙江省,位居大明省份第二。

  從建文帝二年到天順八年,六十四年間共錄取進士及第者五千零九十名,江西佔一千名,等同於佔據了一小半的名額。

  江西進士一甲的數量與南直隸、浙江持平,遠遠高出其他省份,以致於民間有一首民謠來描述江西的文人盛況——“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佈政,九子十知州”。

  而江西之所以能夠一躍成為科舉大考的主力軍,與江西縉紳官員脫不了干係。

  雖然人家不至於洩題舞弊什麼的,但是人家畢竟在朝中為官啊,科舉大考什麼格式什麼章程,最近朝堂之上又有什麼風聲,他們難道還不清楚嗎?

  換句話說,江西學子不但底蘊深厚,而且還提前知曉了科舉規則,提前推測到了方向標,那麼應試中舉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了。

  這就是上面有人的好處!

  而李弘壁上面沒人,但是他懂如何刷題啊!

  如何討巧作文章,如何練習八股格式,如何應試琢磨主考官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