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海權

李弘壁取出了一本小冊子遞給鄭和,後者恭敬接過認真查看了起來。

而鄭和在看的同時,李弘壁也在一邊講解,這一聊就是兩個多時辰。

這兩個多時辰,大多數時候都是李弘壁在講自己對海外所知道的一些東西,鄭和聽得極其認真。

至於組建艦隊的事情,反而聊了一會就已經商定了大的方向,剩下的事情交給下面的人去做就可以了,不用鄭和去操心。

鄭和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儘快熟悉這些船舶海洋知識,以及熟悉各類遠航知識,比如在茫茫大海上面遇到突發疾病應該怎麼處理,比如船隊出海的淡水食物應該如何保存等等,一系列知識全都被李弘壁寫進了這本小冊子裡面。

李弘壁看得很是欣慰,思緒也有些翻飛。

事實上,大明能夠完成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性壯舉,本身就是一次意外罷了。

基於華夏曆代王朝的地緣政治思想,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秉持著那“中土居中、瀛海四環”的觀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不止是大明,歷朝歷代的華夏子民,一直受傳統地理觀“中土居中,瀛海四環”的影響,以致於他們本能地認為中土大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且中國帝王確立的是“中式宗主觀”,也就是說儒家搞出來的那一套“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更是成了這種觀念的思想輿論依據!

帝王,即天子,作為天的兒子,受命於天!

除了領有中土直接統治外,天下的其它地方也全歸天子統馭和教化,是為天下共主。

那都是老天爺的兒子了,老天爺還能把好地方給其他人嗎?

自然不會,所以中土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就是老天爺給天子的膏腴之地,除了中土之外的那些地方,全都是蠻荒之地、貧瘠之地、化外之地!

加之儒家“尊王攘夷”、“懷柔遠人”、“尚德抑武”這些思想言論的洗禮之下,導致華夏曆代帝王那都是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

“不治夷狄”是他們的傳統觀念,“統而不治”、“撫而不治”是他們的常用手段!

說得直白點,我實力比你強,但我不會暴力強權欺負侵略你,而是要用仁德感化你,讓你主動認我做老大,讓你沐浴在我的教化之下對我稱臣納貢!

守著中土這自家三畝地,歷代帝王就高興得合不攏腿了,哪裡還有心思東征西討。

然而這種思想造成的最嚴重後果,就是華夏子民一直缺乏海權觀念,缺乏對海洋戰略價值的重視,是典型的大陸性地緣政治觀。

原本中國並不是缺乏航海傳統的國家,至遲在春秋時代就有了海上運輸和海軍,可惜因為這種中土宗主國觀念的影響,再加上儒家搞出的那一系列思想言論,直接就粉碎了海權思想誕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