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630章 建交趾(二)

大明帝都。



李弘壁正和姚廣孝一起喝茶。



也就只有在親近人面前,李弘壁才會取下那塊面甲。



猙獰如惡魔的左面孔上,滿是讓人心驚的燒傷痕跡。



姚廣孝偶爾看到,眼睛裡面都會閃過一絲心疼。



曾幾何時,眼前這個關門弟子,可是出了名的俊俏少年郎啊!



“恩師,陛下這是準備疏浚大運河了嗎?”



就在今日,工部尚書黃福以尚書銜待職,而新任工部尚書則是宋禮。



宋禮,洪武年間,以明經充貢生,後補國子生,擢山西按察僉事,持法嚴竣,鋤奸剔蠹,不曾懈怠。



建文年間,宋禮授陝西按察僉事,卻因為是河南人所以被朝堂排擠打壓,不久後坐事貶謫刑部員外郎。



直到永樂皇帝即位之後,宋禮這才仕途晉升,命其署禮部事,以敏捷幹練擢禮部侍郎。



此刻宋禮又晉升為了工部尚書,可謂是一步登天,位極人臣。



這個時候的大明,內閣還沒有崛起,朝堂實權全都掌握在六部手中,是以六部尚書就是無可爭議的實權大臣。



宋禮從建文年間的刑部員外郎,到此刻的工部尚書,只用了不到十年時間,著實是讓天下譁然。



但,正是李弘壁舉薦的宋禮。



永樂皇帝朱棣要想遷都北京,就需要把江南的糧食等大宗物資源源不斷地運至北京,京杭大運河長達近一千八百公里,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大明朝北京以生存的生命線,而大運河關鍵河段會通河的疏通,在歷史上就是由工部尚書宋禮主持完成的。



元初的運河運輸基本上利用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將江南的錢財、糧食等物資運至大都,水陸並用,河道曲折,不太方便。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採納壽張尹韓仲暉的建議,下令開鑿從東平路安山至臨清的會通河,引導汶水北流集中於臨清御河,使之成為漕糧轉運的水道,會通河從此成為連接海河支流衛河與淮河支流泗河之間最近的路線。



然而,此時大運河的多數河段河岸狹窄而且河水較淺,運輸量有限,因此元朝主要走海路運輸大宗物資。



到了大明洪武年間,朝廷向遼東、北平運輸糧餉,也都是使用海運。



直到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在河南原武縣決口,漫過安山湖,會通河泥沙淤積,濟寧至臨清之間的運河無法通航,這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就此宣佈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