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656章 龍江船廠


  龍江船廠。

  李弘壁帶著李猛等部曲快馬抵達。

  梅殷和鄭和親自率領船廠官員出迎,給足了他這位肅王殿下臉面。

  隨即在二人的帶領下,李弘壁開始巡視起了這座龍江船廠。

  得益於皇帝陛下的大力號召,天下能工巧匠幾乎全都匯聚在此,大明造船業也迎來了一個巔峰時期。

  事實上,大明王朝的造船業,堪稱發展到中國古代造船業的頂峰。

  造船工場遍佈於全國濱江沿海各地,尤以江蘇、福建、湖廣、浙江等地最為發達,除民辦的以外,還有官辦的,可謂是百花齊放。

  洪武年間朝廷規定:“如或新造海運船隻,須要量度產木、水便地方差人打造。”

  再加上永樂年間,雄才偉略的永樂大帝為了帶動永樂新政,力排眾議派遣鄭和出海下西洋,由此帶動了大明國內一場造船業發展的高潮時期,各地出現了一大批官辦船廠,其中最大的有南京的龍江船廠、蘇北的清江船廠、山東的清河船廠、福建的臺南船廠和東北的吉林船廠。

  其中規模最大效率最高者,莫過於南京的龍江船廠,隸屬工部都水司,佔地八千一百畝,龍江船廠設有工部分司,掌管督察;提舉司,負責造船業務;指揮廳,指揮生產。

  該廠的生產組織仿照大明城市居民的坊廂組織,按專業性質分為四廂:一廂制木梭櫓;二廂製造船木、鐵件及纜;三廂修補舊船;四廂製造棕篷等物。

  生產的合理組織和分工的嚴密,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這使得龍江造船廠成為了十四世紀末典型的作坊式軍用造船場,生產的艦船有仿古制的樓船、蒙衝、走舸、鬥艦,新創的有四百料戰座船、四百料巡座船、兩百料戰船、快船、叄板船、浮橋船等,一手打造出了鄭和下西洋的無敵艦隊!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宣德年間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活動的結束,華夏水師的海上遠征行動就此終結,自此以後大明朝廷實行越來越嚴格的海禁政策,造船業迅速萎縮,大明海上力量的發展也全面內縮。

  甚至為打擊海盜和民間走私貿易,明朝政府更加重視適和在近海使用的輕型船舶,大型船舶逐漸被淘汰、拆解,改造成為這種遮洋船和淺水船,專為內河漕運所用。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後話。

  既然李弘壁已經來了,而且還在大明地位尊崇,那他就絕不會讓大明水師再次被擱置廢置!

  大明水師到底有多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