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696章 羈縻制度與趕苗拓業



            “羈,馬絡頭也;縻,牛靷也”。

所謂“羈縻”,就是一方面要“羈”,用軍事手段和政治壓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經濟和物質的利益給予撫慰。

大明王朝不只是在遼東,還有西北、西南等地,朝廷對待這些外邦異族,先前一直採取的都是羈縻控制,以夷制夷!

而李弘壁此刻提出在遼東設立羈縻衛所,其實也就是各級官員皆由本族酋長擔任或推薦,可世襲罔替,而朝廷通過封職、賞賜、給予互市權力等方式激勵其為中央王朝服務。

“蒙古、女真各族在朝貢時,首領親赴京師獻上精良土產以表臣服和尊崇,而朝廷則賞給玉帛、衣帽以示關懷和支持。”

“蒙古、女真等部族可用當地漁獵產品,換取遼東地區的耕牛、農具、食鹽、布匹等必需生產、生活資料。”

眾人聽後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這些都是羈縻制度的常用手段。

說白了,這就是一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遮羞布。

只要你表面上願意臣服大明向大明稱臣納貢,那我們就可以不用打仗,還開互市互相交易!

對於大明朝廷而言,這是故意如此,誰都不想去管理這些野性難馴的外邦蠻夷,索性讓他們自己管自己,只要不鬧出大亂子就行了。

而對蒙古女真諸部落而言,只是表面上臣服了大明,部落還是自己那個部落,不但可以與大明互市取得生活所需,而且時不時地還可以入朝覲見,白白得到一些賞賜,何樂而不為呢?

你好我好大家好啊!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然而後世有外國學者說“這是一個虛偽的文明”。

說實話,還真有幾分道理。

羈縻制度是以物質換忠心,對其進行撫慰。

而中原朝廷還一直堅持“懷柔遠人”,二者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懷柔遠人,義在羈縻”,成了歷代王朝一直堅持奉行的基本外交國策。

在羈縻政策的指導下,中國王朝一方面用軍事、政治等手段對邊疆民族地區進行威懾和實際控制,比如漢武帝三徵匈奴、明徵安南戰爭等等,所以羈縻政策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主要手段,便是用物質利益,經濟交換等對邊疆民族的首領進行安撫,採取懷柔手段,希望他們承認中國為宗主國,如果這些物質沒有誘惑到他們,那麼皇帝還會輔之以和親、冊封、邀請少數民族首領到首都定居等等手段來統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