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703章 太孫朱瞻基!



            不出意外。

朝廷立刻就著手了奴兒干衛升級為都司一事。

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國家的武裝力量,創立了都司衛所制度,在各省設都衛,管理地方軍事,是以地方軍制主要分為兩大塊,即“都司”(行都司)和“衛所”。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二百人為千戶所,百十二人為百戶所。所設總旗二,小旗十,大小聯比以成軍。”

用現在的話來說,都司就是省軍區,衛是市軍分區,所就是駐紮在重要市縣的團、營級駐軍。

當然,大明的衛也有內外之分,京師及京師附近也有不少內衛京衛。

行都司與都司的主要區別在於,行都司主要設立在軍事頻發的省份,至於編制、人員配備,與都司並無區別,類似於臨時戰區那種性質。

都司設都指揮使一人,正二品,其下還有都指揮同知二人(從二品),指揮僉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揮使是節制方面的封疆大吏,職權極重,與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並列為“三司”。

奴兒干衛升級成為奴兒干都司,相當於是從一個市軍分區一躍升級成了省軍分區,代表著朝廷對此地更加重視,也會對此地傾斜更多的資源用以發展建設。

比如,朝廷以奴兒干都司,統轄奴兒干各大小衛所,以東寧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舟等為都指揮僉事,以內廷大璫亦失哈為欽差太監,率領這些奴兒干都司名義上的官員,先行一步趕往胡元朝廷成平府轄區肇州(吉林),建設船廠。

嫩江上溯的"海西西陸路"由肇州出發,經龍頭山、哈剌場、洮兒河,最後至兀良河。

肇州地近扶余或地在扶余,無論水陸交通運輸均需得到扶余的水力、物力、人力的支援,另一條沿松花江上溯直抵奴兒干的"海西東水陸路"是明代致力經營的一條具有軍事意義的重要交通線。

按照李弘壁的設計,吉林船廠將會成為轉達奴兒干都司與遼東都司的核心樞紐之地,承擔著傳達朝廷政令和轉運物資的關鍵作用。

等吉林船廠建設完畢之後,下一步就是亦失哈帶著康旺等官員,正式進軍奴兒干地區,發展建設這日後的大明帝國右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