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730章 你要祖宗成法是吧?

奇技,就是指“奇異”的技能。

 

淫巧,則是“過度”的、違背常規的工巧。

 

從鄭注開始,歷代經注所指為奇技淫巧的實例,則主要有兩條:一是如“若公輸般請以機窆”(鄭玄《禮記注·王制》);另一條是“如偃師舞木之類”

 

“公輸般請以機窆”事,見於《禮記·檀弓》:“季康子之母死,公輸若方小,斂,般請以機封。將從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魯有初,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般,爾以人之母嘗巧,則豈不得以?其毋以嘗巧者乎,則病者乎?噫!弗果從。”

 

簡單來說,就是公輸班要用新的機械裝置代替舊時下葬所用的轆轤,結果被人給罵為“奇技”。

 

而所謂“偃師舞木”,見於《列子·湯問篇》,說的是周穆王西巡時,有人獻上名叫偃師的技師,造一種木偶,和人一模一樣,能歌善舞,甚至能夠眉目傳情,外面筋骨皮毛樣樣不少,內部心肝肺腎五臟俱全,使周穆王大為歡喜,認為超過魯班的雲梯,墨翟的木鳶。

 

縱觀被稱為奇技淫巧的器物,多是供君主遊樂的玩具。所以《禮記》才指出,之所以要禁止它們,是因為它們會“蕩上心”,即敗壞君主的心思。

 

要知道封建王朝裡面,帝王若是不思上進,一門心思地只知道安逸享樂,那對王朝的危害不堪設想。

 

正因為如此,文人士大夫在抨擊那些昏君、暴君的時候,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抨擊他們的驕奢淫佚,沉湎於聲色狗馬,大搞窮極壯麗的建築等等。

 

因此,秦代造阿房宮,宋代興花石綱,也都應列入奇技淫巧之類。

 

由於被稱為奇技淫巧的東西是這樣一種性質,其作用又是“蕩上心”,並且可能導致國家破亡,所以有為的皇帝才不得不嚴加禁燬。

 

比如大明太祖朱元璋,就做過一件略顯昏庸的事情。

 

“明太祖平元,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太祖以其無益而碎之。”

 

以李弘壁的眼光來看,這是一架製做精巧的自鳴鐘,是不折不扣的科學儀器。

 

然而在朱重八同志的眼裡,它只是一件足以蕩人心志的玩具,所以直接就毀掉了水晶刻漏,致使這門工藝就此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