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22章 磐河橋大戰

  絕處逢生的公孫瓚長出一口氣,看著那少年將軍問道:“汝是何人,為何穿著袁軍服飾,卻又來相救於我?”

  那少年將軍下馬行了一禮,回道:“某乃常山真定人,姓趙名雲,字子龍。本是袁紹麾下一小軍官,因見其所作所為並不忠君愛民,因此願棄而投奔將軍麾下,想不到正好在此地相見!”

  公孫瓚大喜,趙雲則將自己的戰馬讓給了他騎,兩人隨著前來救援的白馬義從回了營寨。

  第二天,公孫瓚重新整頓了兵馬,將步軍一左一右如兩翼般分佈在中軍兩側。

  他自己親自率領五千白馬義從作為中軍後援,立馬於高高豎起的帥字旗下。

  因為對新來的趙雲還是不太放心,因此公孫瓚讓他帶著預備軍排在了整支隊伍的後方,前鋒則由大將嚴綱擔任。

  袁紹這邊讓顏良、文丑各自領一軍在左右兩翼,同時命令大將麴義領八百弓手和一萬五千步兵做中軍,他自己帶著剩餘的數萬人馬列於陣後。

  兩邊大軍排開陣列以後,雙方陣中的戰鼓都開始“咚咚”擂響,然而鼓聲從早上辰時一直響到了巳時,甚至公孫瓚的大部隊都已經通過磐河上的界橋開拔到了對岸,袁紹軍隊卻一直沒有發動進攻。

  公孫瓚首先按捺不住,等到大軍順利過河後,便命令嚴綱帶著先鋒部隊向著袁紹軍發起了進攻。

  看見敵軍吶喊著衝來,袁紹倒也沉得住氣,一直到敵方軍隊衝進了弓箭射程之內,才突然間搖動號旗,敲響了命令攻擊的銅鑼。

  八百名隱伏在遮箭盾牌下的弓弩手現出身影,弓弦震響聲中,羽箭蝗蟲般飛向天空。

  正在前衝的公孫瓚軍猝不及防,如同被鐮刀割倒的稻子般齊刷刷倒下了一層。

  袁紹這邊以逸待勞,只管發出射箭的號令,而公孫瓚這邊進攻的都是步軍,奔跑時速度遠遠不如騎兵,加上又沒有配備重甲,因此在一輪又一輪的弓箭打擊之下,陣型很快由厚轉薄、由密變梳......

  先鋒官嚴綱眼看這麼下去不是辦法,在如此密集的弓箭射擊下,就算最後衝到了對方陣前,估計也剩不下來幾個人。

  於是命令掌旗官拼命搖動號旗,發出了暫時撤退的指令,他自己也撥轉馬頭,準備先回歸大本營再說。

  不料袁紹這邊看見敵軍轉身撤退,猛然間一聲號炮響起,中軍鼓譟大呼,隨後快速向著後退的公孫瓚軍發起了反衝鋒。

  立在帥字旗下觀察戰場形勢的公孫瓚暗叫不妙,急忙揮旗命令左右兩翼的步軍同時出動,免得中路的先鋒部隊被敵人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