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36章 徐州起兵戈

  回到徐州城後,陶謙畢竟只是一介文官,想起剛才戰場上的血腥場面,不由得心驚肉跳。

  他本來戰意就不濃,再想起自己親眼所見的曹軍陣容之強大,頓時就有點意冷心灰的味道:“曹兵如此勢大,區區徐州一城只怕是擋不了其鋒芒。與其損兵折將還是難免城破,倒不如吾將自己綁了去曹營,隨他是殺是剮,至少還能救得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話音剛落,有人站出來說道:“萬萬不可!府君久鎮徐州,人民感恩,如今曹兵雖眾,也未必就能破城。府君只需與百姓勠力同心、堅守城池即可,某雖不才,願施小計,定能教曹操死無葬身之地!”

  陶謙和眾人忍不住精神一振,看向了出言之人,原來是東海朐縣人糜竺,字子仲!

  此人家世富豪,民間傳說他有次曾經去洛陽做買賣,乘車而回時在路上遇見一個美婦人,哀求糜竺讓她同車乘坐一段路程。

  糜竺於是下車步行,將車子讓給了美婦人坐,那婦人覺得過意不去,笑著讓糜竺也上車同坐。

  糜竺倒也不再推遲,但是上車之後端坐如鐘、目不斜視,毫不為那婦人的美色所動。

  這樣走了數里之後,美婦人告辭而去,臨別時對糜竺說道:“我乃南方火德星君,得了玉帝旨令要去燒燬汝家,感念君相待以禮,因此對君明言。君且速回,將家中財物儘快搬出,吾今夜就來!”

  糜竺聞言後大驚失色,急忙趕著車子火速回了家裡,將家中所有物件都搬了出去。

  當晚果然因廚房失火,隨後火勢迅速蔓延,將偌大一個宅院燒得乾乾淨淨!

  此事之後,糜竺更加篤信報應之說,從此廣捨家財、扶危濟困,逐漸聲名鵲起之後,被徐州牧陶謙聘為別駕從事。

  此時他站出來對陶謙說道:“某願親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徐州,太守可再派一人往青州田楷處求救。只要這兩路兵馬前來,曹操必然退兵!”

  此時的陶謙已經到了病急亂求醫的地步,當即聽從了糜竺的意見,親自寫了兩封求援書信,給孔融的那封信自然是給了糜竺,又舉著第二封信問道:“誰願去青州求救?”

  一眾官員中,表字元龍的廣陵人陳登應聲道:“某願往!”

  於是陶謙將另一封書信交給陳登,讓他和糜竺即日出發,只希望援兵來得越早越好。

  時任北海相的孔融是魯國曲阜人,乃是孔子第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他自小聰明過人,年方十歲時去拜謁當時的河南尹李膺,看門的下人見他只是個小孩,便有意捉弄他道:“汝小小年紀,有什麼資格見我家大人?”

  孔融不慌不忙道:“我家與你家大人是世交的通家。”

  李膺見到他後好奇地問道:“汝對門人說李、孔兩家有通家之好,不知汝祖上與我家祖上是什麼親戚?”

  孔融笑著回答說:“昔日孔子曾在洛陽問禮於老子,孔子乃我家先祖,老子是李家先祖,則孔融與大人豈非正是累世通家?”

  李膺頓時對這小孩刮目相看,想不到他小小年紀竟然有這等才智,實在是難得至極!

  過不多久,恰好太中大夫陳煒也來李膺家做客,李膺於是指著孔融對陳煒說道:“此是奇童也!”

  陳煒有心也考考孔融的才學,於是故意回答道:“小時聰明,長大後卻未必聰明。”

  誰知孔融應聲答道:“若是如君所言,君幼時必然極聰明!”

  這句話裡竟然有暗指陳煒現在極笨的意思,李膺和陳煒聽見這回答後頓時哈哈大笑,陳煒更是讚道:“此子長大之後,必然是當代偉器!”

  從此孔融名聲極響,董卓當政時官居虎賁中郎將,因得罪董卓後被遠遠派到北海做了北海相。

  他本性好客,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之願也!”

  孔融在北海六年,很是得民心,這天正與客人閒坐,下人進來稟報說徐州糜竺到訪,孔融急忙請進,問起糜竺的來意。

  糜竺將陶謙的書信送上後說道:“如今曹操圍攻徐州甚急,還望明公垂救!”

  孔融沉吟片刻後說道:“吾與陶恭祖(陶謙字)交情深厚,如今子仲(糜竺字)又親自來此求援,自然是要救一救的。只不過曹孟德與我並無仇怨,我先派人送去書信試試和解,若是他不肯聽,到時再發兵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