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234章 龐統見孫權

  諸葛亮命人將祭拜之物堆放在靈位前,親自把酒祭奠,跪在地上讀起了早就寫好的祭文: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一篇祭文讀完,諸葛亮伏地大哭,一時間淚如泉湧,哀慟不已。

  江東諸將見他如此傷心,心中一口惡氣頓時消了大半,有人更是心中暗想:“都說公瑾和孔明不和,可是看此人如此傷感,只怕兩人不和之事多半隻是謠言。”

  站在邊上的魯肅看見諸葛亮哭得傷心,不禁也被牽動了衷腸,雙眼泛紅地嘆了口氣,心中想到:“孔明是個顧念舊情之人,只可惜公瑾氣量過於狹窄,才會這般將自己活活氣死。”

  祭奠完成之後,魯肅在偏殿設下宴席招待諸葛亮一行。

  這種酒宴自然不可能吃得暢快,草草飲了兩杯濁酒,諸葛亮便帶著趙雲向魯肅告辭,帶著五百軍士匆匆趕回江邊,準備坐船返回荊州。

  誰知還沒來得及開船,突然有個道袍竹冠、皂絛素履的中年男子出現在岸邊不遠處,指著諸葛亮大笑道:“汝氣死了周郎,卻又跑來弔孝,這是欺東吳無人也!”

  諸葛亮微微吃了一驚,轉身認出來人身份後,急忙命船伕搭起跳板,隨後急匆匆下船迎了上去:“我道是誰,原來是鳳雛先生!”

  來人哈哈大笑,正是龐統龐士元。

  兩人本是舊交,想不到在這裡偶遇,於是在岸邊交談許久,臨別之際,諸葛亮又特地去船上寫了一封書信交給龐統,向他叮囑道:“我料孫仲謀必然不能重用足下,士元若是在江東不如意,可來荊州與我一同輔佐玄德。此人寬仁厚德,必然不負你平生之所學。”

  龐統笑著接過書信,隨後兩人互道珍重而別。

  話說魯肅將周瑜靈柩護送回了蕪湖,孫權親自前來接靈,舉行了儀式隆重的祭奠,並當場痛哭拜祭了一回,隨後又傳下旨令,將周瑜靈柩厚葬於當地。

  周瑜死後,留下兩子一女,長子名周循、次子名周胤,孫權也都重重賞恤了一番。

  等將周瑜的身後事徹底料理停當之後,魯肅便向孫權舉薦了一個人:“吾本是碌碌無為之庸才,承蒙公瑾重薦為都督,只怕難以稱職。特來舉薦一人以助主公大業,此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一身謀略不差於管仲、樂毅,更可與孫武和吳起比肩。當初公瑾也時常聽從此人之言,諸葛亮都深深佩服他的才智。他如今就在江南,主公何不重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