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269章 又使離間計

  張魯心頭頓時有些不爽,又重新派人再去通知馬超撤軍。

  誰知派出去的人再次碰了釘子,如此一連三次,馬超竟然都不肯奉命。

  這一來張魯自然十分生氣,楊松又在邊上敲邊鼓:“馬超此人素來就沒有信義,他如此違抗主公之令,只怕是有了反意。”

  楊松又偷偷派人四處傳播謠言:“馬超想要奪取西川,自己做蜀地之主,為父報仇,因此不肯臣服於漢中。”

  在他的刻意安排下,謠言很快傳到了張魯耳中,後者因此驚疑不定,就召來楊松詢問他的看法。

  楊松早已準備好了說詞:“主公可派人去向馬超說明,給他一月期限,必須要辦成三件事。一是要取下西川,二是要劉璋首級,三要能使荊州退兵。三件事但凡有一件不成,就要他的小命!另外要馬上派將軍張衛,領大軍守住馬超返程必經的關隘,以防他突然兵變。”

  張魯被楊松說服,於是派人去見了馬超,並將三個條件提了出來。

  馬超聞言大驚:“此三件事如何能成?”

  他當即與馬岱商議道:“看來只能撤軍回漢中了。”

  誰知等使者回去將馬超願意撤軍的消息報告給張魯後,楊松卻又說道:“馬超突然同意撤軍,必然已經懷有異心。”

  張魯寧可信其有,於是急忙傳令張衛,讓他兵分七路,堅守各處隘口,不許放馬超兵馬經過。

  於是馬超就這樣被卡在葭萌關與漢中之間,進退不得,偏偏又無計可施。

  諸葛亮見時機成熟,就對劉備說道:“如今馬超正在進退兩難之際,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親自去他營寨,說服他來投降。”

  劉備有些不放心:“先生乃是我的股肱心腹,此去萬一有所疏漏,豈不糟糕?”

  兩人正在商議之間,忽然有軍士來報,說趙雲寫信推薦了一個西川的名士前來報到。

  劉備當即命將此人帶進營帳,一見之下,才發現來者竟然是個熟面孔,正是建寧俞元人,李恢,表字德昂。

  此人當初曾勸諫劉璋不要放荊州軍隊入川,劉備因此有些好奇:“此前聽說汝曾苦諫劉璋,不要讓我入川,如今又為何突然前來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