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才 作品

第334章 初生之牛犢

  隨後以孫權為首,一群江東官員簇擁著邢貞進了宮殿,擺下香案等物,聆聽了曹丕封賞的聖旨並拜謝之後,江東方面又拿出許多早已準備好的美玉明珠等物,交給邢貞讓他帶回許昌去,作為向魏帝謝恩的敬獻之禮。

  邢貞完成使命後也不多做停留,當即告辭離去,隨後不久,便有前線的探馬前來向孫權報告:“蜀國之主帶領本國大軍,以及南蠻王沙摩柯的數萬番兵,又有來自洞溪的漢將杜路和劉寧的兩支人馬,水陸並進,聲勢震天。水路上的蜀軍已經出了巫口,而旱路上的軍隊則已經到了長江北岸的秭歸地界。”

  此時的孫權雖然已經被魏國封為王,但他也清楚這不過是曹丕順手為之,想要指望魏國的援兵顯然是不可能的。

  於是他召集文武官員商議起來:“蜀兵勢大,如何是好?”

  一群官員都沉默不語,孫權見此情景,不免想起當初與曹操赤壁之戰前,很多官員也都消極怠戰的情景,忍不住嘆一口氣:“周郎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然而如今呂蒙已死,再也無人願意為孤分憂也!”

  話音落下,群臣中一員少年將領挺身而出,拜伏於地,朗聲說道:“臣雖年幼,但也熟習兵書,願領數萬之兵,前去破敵。”

  孫權注目看去,原來是小將孫桓。

  孫桓表字叔武,其父親名河,本姓俞,因孫策喜愛其勇武,特意賜姓為孫,所以也可以算是孫氏宗族的一員。

  孫河一共生有四個兒子,孫桓乃是長子,從小弓馬嫻熟,經常跟隨孫權征討四方,累立奇功,官至武衛都尉,時年不過二十五歲。

  孫權見他出班請戰,有心考考他,便問道:“汝有何策能勝蜀軍?”

  孫桓回道:“臣麾下有兩員大將,一名李異、一名謝旌,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只需撥給臣數萬人馬,必能生擒劉備。”

  孫權想了想,輕輕搖了搖頭:“你雖然英勇,可惜年歲尚小,還是要有一員老將相助才行。”

  武將中的虎威將軍朱然上前一步,奏道:“臣願與小將軍一起去擒獲劉備。”

  看見老將朱然主動願意輔佐孫桓,孫權不由得大為欣慰,當即賜下虎符,調撥了五萬大軍,並封孫桓為左都督,朱然為右都督,即日起兵去前線迎敵。

  兩人接到旨令後也不耽誤,火速去校場點齊了軍隊,又得知蜀軍已經行軍到了宜都地界並立下了營寨,於是兩人將五萬兵馬一分為二,孫桓帶領其中的兩萬五千人馬,就在宜都界口駐紮下來,並建立了前中後三座營盤。